韩志冰官方网站
#
#

        青年画家就是要敢创新

        作者:李百灵2021-07-26 07:49: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1/5)敦煌女儿(油画) 220×220厘米 2019年 袁元 季承禹

            (2/5)筑梦曲·四(油画) 120×150厘米 张旭

            (3/5)观景(油画) 160×200厘米 陈杰

            (4/5)新玉(国画) 194×182厘米 吕兆坤

            (5/5)礼赞·大地(水彩粉画) 110×150厘米 陈流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出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青年同样是中国美术的未来和美术事业的希望。“七一”期间,“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两大主题美展分别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办,细心的观众发现,展览中除了名家新作,还有不少不太熟悉的新人新作。

          实际上,近年来,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和各省级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许多青年人获得成长,脱颖而出,甚至成为主力。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中,60%的作者是“80后”“90后”。许多青年美术家早已超越个人的小情小调,深入观察社会、关注民生,思考如何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创作出有价值、留得住的美术作品。在目前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如何实现青年美术家的持续成长和发展?目前的青年美术家创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美术人才?


          在创作和展览中迅速成长

          日前,面向全国青年美术家的国家级综合大型美术展览“第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启动。全国青年美展是和全国美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列的中国美术品牌展览,也是较早开始关注和挖掘青年艺术家的展览。自1957年创立至今,全国青年美展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青年美展的举办让每个历史时期的青年美术家获得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他们不仅成为当时的艺术代言人,其作品也成为了新中国美术史具有先锋色彩的时代经典。

          1957年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在北京举办,黄贵胄的国画《打马球》、张钦若的油画《海边》获得大奖,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80年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何家英的《春城无处不飞花》等,现都成为名作。大批优秀、勤奋的青年画家以饱满的精力和热情创作出一批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当时画坛瞩目的新生力量。

          除中国美协以外,各地的画院、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也自觉地承担起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如由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画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于2012年主办的公益性学术项目“青苗计划”,以及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国画院承办的新金陵画派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

          在“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建党100周年主题雕塑工程”两个工程的创作实践中,中国美协和各美术院校、中国美术馆着力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美术人才,也帮助一些单位较好解决了重大主题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创新性地以举办创作研究班的方式来组织实施创作任务。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分别与部直属专业机构合作举办脱产创作研究班。这种组织方式的创新,将现实题材创作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创作带动教学,以教学推动创作,在推出一批现实题材优秀作品的同时,着力培养了一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中青年骨干人才。譬如,当得知王奋英选择“精准扶贫”这一选题后,授课老师、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刘金田引导她将创作思路转向“精准识别”,这使得王奋英立刻找到了创作的突破口——村民评议大会。她的国画作品《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一举获得专家们的高度认可。像王奋英一样,通过参与这次主题创作取得艺术突破的艺术家还有很多。据统计,参与创作的183位作者中,50岁以下的作者占作者总数的70%,一大批“80后”“90”后青年创作人才得到了锻炼,成长迅速,成绩突出。


          为新时代带来蓬勃朝气

          在美院、美术馆、画院、美协系统的各种展览、计划的推动下,我国的青年艺术家创作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面貌。他们的作品题材比较多样,既有贴近生活和时代风尚的现实主题,也有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深刻表现;既有对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的表达,也有对个人情感和自我感受的抒发;既有对艺术样式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对新材料、新形式、新课题的不懈探索;既有展现都市景观、歌颂当代美好生活的作品,也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作品。

          这些创作显示了当代青年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很多作品具有彰显民族审美品格的动人气魄,体现了年轻艺术家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敏捷活跃的思想。如刘金贵的《“人畜两旺”的内蒙古》,陈治、武欣的《春的消息》,马鑫的《共享单车》,袁元、季承禹的《敦煌女儿》,曹巍的《科技创业的年轻人》,孔亮的《生态母亲河》等等。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主题立意、艺术语言和形式观念上的新动向,展现出了一种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朝气。

          在第13届全国美展中,青年画家张卉的重大题材绘画《红色摇篮》入选进京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要把材料、技法融入到主题的升华当中,而不是单纯去做材料本身的综合,并且在挖掘主题深度的同时,加入青年人的观念、青年人的想法、青年人的视角,才能体现出更多的具有当代性的主题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淳说:“作为青年艺术家要充分理解自己的艺术力量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与艺术相连的最大力量之一就是挑战期待值,打破陈规戒律,改变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我们的现实世界也许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人仅把艺术作为社会的副产品或者是附庸风雅的道具,但作为怀揣艺术梦想的年轻人,大家一定知道,如果没有艺术,这个世界也许会变得贫瘠和庸俗。我们担负着社会责任,也许我们不直接参与政治,但却可以通过作品所具有的超越性参与到世界文明与和平的进程中,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创造性地表现伟大时代

          然而,不可否认,青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赵培智指出,从一些展览中可以看出,我国油画界在题材上画风景居多,且样式趋同,而人物画少,水平高者更少。“此外,青年画家中还存在模仿甚至有抄袭的现象,看到某一个人获奖了,很快有一堆模仿的,这是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

          那么如何避免跟风、模仿,创作出有创造力、感染力的作品?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杨洋谈了自己的体会:“一是要有对生活的深切体验。艺术从生活中来,这是不变的真理。一定要深入地观察生活和体会生活,才能创作出对生活有深刻体验和对主题有深入挖掘的作品。其次,要有文化支撑。青年人要对中国的当代美术有深刻的体验和体会,而且还要对中国的古典文化和民族传统有深入的学习和认真的研究,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进行自己当代的创作。”

          赵培智则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虽然中国油画客观地说是在很冷静地回复到现代主义的本体语言的研究阶段,我们要讲形式,但现在很多的作品太过于讲求样式,追求技术,缺乏真实情感。青年艺术家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工具进行图像化制作,但是也要重视写生创作等基本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提醒青年艺术家:“不管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人物、风景一定要和时代、和真实生活产生应有的共振或者是关联。青年艺术家要找到符合自己成长经历、生活经历、脾气秉性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创作方式,这样才能坚持在相应领域深耕,做出感动自己进而感动他人的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强调,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根本。“作品首先要有思想性,同时还需技术精湛、制作精良,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去分析为什么别人能够成功。学习不是为了复制,学习是为了超越。不管用什么样的绘画语言,模仿、复制是不可取的。”徐里说。

          “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特点,特点就是朝气、敢想、敢画、敢闯,说到底就是敢创新。年轻人就要拿出年轻人的朝气、自信、骨气、底气,解决好深入生活的问题,解决好创作能力的问题,解决好多样化的问题。未来属于青年,美术界的希望也在于青年。我们都是从青年时代走过来的,我们期许年轻的美术家能够接过接力棒,不仅要接过接力棒,还要超越前面的,创造性地表现这个伟大的时代。”徐里说。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76(s)   1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3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