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Ong & Ong:新加坡的布莱尔道31号改造

            (1/5)

            (2/5)

            (3/5)

            (4/5)

            (5/5)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新加坡设计公司Ong & Ong 接手的这个旧宅翻新的任务,是将布莱尔道31 号的一栋文物保护建筑改造成现代化的住宅。设计师大量运用白色调背景和简洁的家具,巧妙植入各种“竹”意,打造出一间充满禅味的朴素新居。

              到处是竹子。房前、院内、家具上,无所不在的“竹”意,这是新加坡的布莱尔道31 号。布莱尔道31号,既是这栋住宅的地址,也是它的名字。

            布莱尔道31 号所在的楼群是一列Art Deco 风格的骑楼式建筑,作为新加坡的文物保护建筑,其正面外墙的一砖一瓦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貌。建筑外墙朴素的纯白色,衬得门口庭院中的绿意更加浓郁,与这几株竹子相呼应的还有廊檐上的藤蔓花纹,设计师由此汲取灵感,将31 号的改造围绕竹子展开,打造一间充满禅味的朴素新居。

            与其说31 号的入口是“正面”,不如说它是“侧面”更为合适。受房屋本身的构造所限,建筑内部狭窄且深,像一列火车车厢,侧身站立在布莱尔道上。这栋高三层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被一块庭院以3:1 的比例隔开。庭院是整栋建筑的核心,所有“禅意”的精华都汇聚在此。这里的地板和墙板均采用旧木条铺成,散发出一种时间的沧桑感,与沧桑背道而驰的倒是靠墙而立的一排嫩竹,急欲探墙而出的那抹新绿,为小院增添了些许活力。随意地摆上几把椅子、几个坐垫,这就是一个坐禅的好地方。

            用庭院进行建筑的隔断,不但起到了通风和透光的作用,还很好地连接了室内外的空间。据设计师说,“延续性”是改造31 号的一个准则,包括古老与现代的延续,室内与室外的延续,以及主楼和辅楼的延续。为了体现这样的“延续性”,前后楼以玻璃移门与庭院相接,且内部墙面均采用统一的白色,既保证了室内空间的和谐,也保留了文物古迹的纯净与庄重感。转自建筑中国网。

            位于前方的主楼,实为一栋两层楼的建筑,承载了大部分的住宅功能,是客厅、主卧及儿童房的所在。由于二楼的高度规定不能被改动,设计师便利用屋顶突出的空间打造了一个“楼中楼”作为主卧,并设置了天窗以解决阁楼的采光问题。二楼的儿童房与主卧的风格一脉相承,并通过一截钢制楼梯上下贯穿,楼梯的造型极具雕塑感,侧方的钢管仿佛一排竹子垂直而立,而楼梯拐角处以及通道上竹影婆娑的屏风,则更是点睛之笔,不失为“宁可食无味,不可居无竹”的完美体现。

            设计师十分注重建筑材料与空间功能性的搭配,比如客厅以磨石子铺地,卧室采用柚木地板,而浴室则是马赛克地砖,不同材质各尽其用。与地板的“个性化”不同的倒是风格统一的百叶窗,这是整栋住宅的另一特色。建筑外墙上的百叶窗与Art Deco 风格呼应,室内的百叶窗背后则隐藏着内嵌式储物柜,完美地解决了储藏空间的问题。

            辅楼的规模较小,是化妆间和客卧的藏身之地。与主楼不同的是,辅楼的楼梯采用螺旋式,一路延伸至屋顶。通过一个太空舱式的小门出来,便可以到达屋顶的露台,这里是进行烧烤的好地方,尤其是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露台上的小射灯全部亮起,此时的布莱尔道31 号,又变成了上演浪漫剧情的布景地。

           

      Processed in 0.092(s)   2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