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作者:核实中..2010-07-19 12:14:37 来源:网络

           论文关键词:古墓壁画 政治 文化 世俗文化 唐宋

            论文摘要:中国古墓壁画,在汉朝到达其繁荣阶段,进入唐朝,成为墓室的重要装饰成分,但是这种作画方式却长期为皇室所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唐朝以前古墓壁画大多是显示盛世威仪的壮观场面,入宋以后,由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墓室壁画也逐渐生活化,世俗化。唐朝到宋朝,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贵族文化向大众文化扩展的序幕。

            古墓壁画,中国最为古老的墓室装饰之一,自汉朝崛起,经过唐朝的不断发展,直到宋朝以后逐渐衰退,及至到了现代,由于丧葬制度的改变,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遥望历史长河,壁画作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似乎比其他绘画方式更充满了一丝神秘,它源于人手,长存于地下,在冥冥之中,指引死者赶赴极乐世界,抑或复制主人生前的生活以期永享盛世之乐。

            自汉朝至唐,墓室壁画可谓极大发展。在唐朝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为称雄世界,这一切在墓室壁画之中也得以体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章怀太子墓室壁画。

            章怀太子由于太子身份特殊性,其墓室规模已号墓为陵,壁画之状不言而喻。其墓道东壁绘狩猎出行.礼宾.仪帐和青龙,西壁对称地画打马球.礼宾.仪帐和白虎。过洞内.甬道东西壁绘有各类仕男女侍,前后室则以各种活动侍女为主。这些壁画,打马球图.仪帐图.狩猎图均以其声势浩大而给人以强大视觉震撼,礼宾图则以其逼真的造型给人以历史的原貌。青龙白虎更是让人浮想翩翩,遥想见西天神器。

            章怀太子墓室壁画充分展示了唐朝壁画的特点:威仪.浩大.富贵。

            与此不同的是,在宋朝,虽然同样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宋朝的社会背景的偏安,以及文弱的社会风气,此时的墓室壁画远远不比汉唐时的壮美,取而代之的则是生活化.世俗化倾向。白沙宋赵大翁墓壁画可以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在白沙宋墓中,壁画已不再见威仪排场,取而代之的则是富民阶级的生活百态。

            其中在一号墓中,甬道两壁画侍从,他们或身被钱串,或手持筒囊酒瓶或牵马欲行,前室墓门两侧画持骨朵的护卫,东壁画女乐十一人,西壁雕画墓主人夫妇对座宴饮像,后室.北壁砌妇女作启板门状,西北.东北两壁砌破子棂窗,西南壁为对镜着冠妇人,东南壁画持侍奉的男女婢仆。这些壁画极为具体.真实.周到.细致描写了墓主人的家居生活。画面上从屏风桌椅.箱柜帐幔等家具陈设,到杯盘碗盏等日用什物以及两旁恭立男女侍从一应俱全,此外,主人梳洗打扮,女侍的端茶送水,庖厨散乐等,同样细入微毫,这一切都反映出生活重心的变化。

            可见,宋墓壁画表现出时人对现实人世生活的格外迷恋,不仅是汉代那种浓厚的神仙天界气息已非常淡薄,唐代那种卤薄仪帐所体现的礼教色彩,也消退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琐碎而平淡的日常家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总的来说,唐宋墓室壁画流变的总体趋势便是由威仪转为平淡,由浩大转为细微,由政治和精神化向生活和世俗化转变。究其原因则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在我看来,影响其变化最主要原因莫过于政治与文化上的差异。

            首先是唐宋政治差异所造成的结果。

            从国力方面来说,唐朝时期为中国最为强盛时期,由于国力的强盛,边境较为弱小民族.国家均或对其称臣依附或与其礼尚往来,互通有无。而到宋朝时期,国力已远远与唐朝不可同日而语,国家内部由于政府机构冗乱造成积贫积弱的困状,对外则征伐连连败退,甚至蒙向契丹.西夏纳贡之羞。政治背景和现状的悬殊,使得宋时大国形象和国人自信心一再消沉,宋朝臣民复北愿望屡屡受挫,最终安于现状,“宏大之气尽无,便享仅有之荣华”。

           从封建制度本身发展来看,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受礼教束缚较为严重的国家,唐宋作为文化.经济大国,其礼乐制度与以往朝代相比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唐朝时期,虽然科举制度的实行已经开始削弱家族与等级观念,但是阀阅制度却依然存在并不断壮大,这种在维护自身阶级利益为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度便严重束缚了士庶两阶级之间的往来,因此唐朝时期,士庶通婚被严令禁止的政策也就理所当然。阶级内部保守性也就导致其文化的保守性,因此在唐朝,墓室壁画只是在皇室贵族墓中才会出现,皇室贵族又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加之强大的国力支撑,也就造成了唐朝墓室壁画所呈现的威仪.浩大.富贵的状貌。而到宋朝,封建制度已开始走下坡路,礼乐制度也渐渐放松了其对世人的束缚,随着门阀制度的崩溃,士庶通婚已十分常见,这便为贵族文化向平民文化扩展提供了条件,使富民墓室内有壁画出现成为可能。
            政治的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文化作为影响世人审美情趣的重要因素,其自身的变化也必将导致世人审美情趣的改变。
            《论语》中记叙:“子曰:‘奉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在不远游,有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些均反映出孔子“百事孝为先”的思想。宋时,朱熹的理学观念虽然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不受当局的重视并没有在宋时就传播开来。所以当时的文人雅士说读圣贤还是原来的真言,对于典籍的理解也较为真实。而唐时虽然几近中古,但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冲淡了本土文化的纯正性。到宋时,儒道释三种文化竞相发展,文化的不断强势也使儒道释中共同倡导的“孝悌”思想在社会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宋墓壁画中以二十四孝为主的孝悌题材之所以频频出现也正是由于受到了这种孝道复兴思潮的影响,鉴于“孝悌”的盛行,晚辈为死去的长辈墓中修以壁画装饰作为一种尽孝的方式也是顺理成章的,然而这种平民审美要求下进行的壁画创作必然使壁画表现出一种更加世俗化更加生活化的状态。

            再就市井文化方面来说。宋时,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宋朝社会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倾向。宋人的小资情节空前膨胀,享乐主义情怀空前盛行,例如作为当时世俗文化象征的词在其产生初期就是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在花街柳巷之间柳永也能声名鹊起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审美取向。另外宋朝时还出现了中国报纸的雏形,市井中也出现了早期的卡拉OK,这些都在某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人审美情趣的世俗化倾向与严重享乐主义情怀。

            唐朝时期,由于太平盛世的出现,中国的人口出现了历史上一个新的复苏时期,人口总数猛增到5000万人,到宋时更是激增到8000万,仅城镇人口就有2500多万。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增加,城镇人口不断扩充,市民阶级也不断壮大,他们在物质享受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便成就了宋时服务行业的发达,市民娱乐形式更加多样化,市井之中,洋溢着一股唐人所不可企及的娱乐之风。在文学上,到宋时小说.诗词均向平民化过渡,绘画更是具有强烈生活化审美情趣,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着重描绘了宋时都城汴京热闹的买卖场景。作为绘画一种的壁画也必将受这种文化之风影响,不断向世俗化发展。

            除此之外,影响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墓室结构的变化。

            唐朝时期,由于陵墓的浩大,导致其内部作画空间极为广阔,这便为浩大.威仪之景致的描绘提供了空间条件。

            到宋朝时期,特别是到南宋时期,皇室贵族与富庶豪门墓室均相对十分狭小,墓室结构也不同于唐朝的前后相通,广阔平直。以白沙宋墓为例,宋时砖墓室普遍采取的是仿木结构,室内仿木构建筑的梁枋.铺作.斗拱的要放置,并施以彩绘,四壁绘满的壁画,有的以砖雕与壁画相结合,有的则在浮雕人物上涂以色彩。但由于这种仿木结构的局限性,使室内壁画由原来方形.长方形变为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并且由于受到边框限制,壁画篇幅也比唐朝时要小的多,制作浩大之景的空间条件完全丧失,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生活画场景的不断增加。所以与唐时相比宋墓壁画更显生活情趣,小巧而精致。

            综述:由唐到宋,政治上,由强势转为弱势;经济上由封建自给自足传统经济模式转为带有资本主义经济色彩的产销经济模式;文化上由单独的贵族文化向平民文化转变。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转变,直接影响到墓室壁画的规格.丰富程度以及描绘内容。

            在宋朝集经济文化大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世俗化倾向,而宋以后由于朱熹的理学的泛滥,这种倾向又被打压,宋以前,由于礼教制度的严密,世俗化倾向的出现也不具有伦理的条件。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古代,最为世俗化的朝代也莫过于宋朝。整个时代的风气如此,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绘画情趣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参考书目:《中国美术史》 明天出版社出版

          《中国美术史》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溥松年等编

          《唐代墓室壁画研究》 李星明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古墓室壁画》 罗世平 文物出版社

      Processed in 0.084(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