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雕塑动手能力的培养——直视英国的雕塑教育

        作者:核实中..2010-01-25 14:22:28 来源:网络

           在中国汉语词典中,凡带“术”的单词,如“技术”、“美术”、“医术”“武术”“算术”等,是指通过训练后取得的技艺,就像俗语所说:“拳不离手,戏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样,只有熟练掌握技艺,方能熟能生巧。四月,我随中国雕塑家代表团应邀赴英国参加《第五届国际当代铸铁艺术大会》,体会最深的就是雕塑作品创作过程的完整,从过程凸现出个性,从过程透视出观念,使我品味到艺术技能的奥妙,感悟到动手能力的重要。
            在国际当代铸铁艺术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雕塑家,从雕塑的创作、造型、制模、铸造、作品效果处理、展示完成作品的全过程(图1)。从他们完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铁”材料语言把握的准确性。作为雕塑家,我们更看中他们“玩铁”的熟练程度,那就象中国陶艺“玩泥”一样的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在英国本土的雕塑家铸造艺术比赛中,比赛要求用最简易和最极限小的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化铁,熔炼最多的铁水。参加比赛的雕塑家们各显自己铸铁技能的娴熟和艺术想象,有用易拉罐制作的铸造炉、不锈钢杯制作的铸造炉(图2)、咖啡壶制作的铸造炉(图3)等等。每个雕塑家都独立完成全过程,如使用易拉罐铸铁的年轻雕塑家。他首先安装铸造炉,在易拉罐的外壳里用耐火泥膛壁,选择进风口的通道与角度,配备鼓风(吹头发的电吹风)动力,准备焦碳,外加液化气升温,点燃溶铁,铁水浇灌在模子里,凝固成型(见图4、图5、图6)。再看篓子铸铁,你简直感觉到他们不是在铸铁,而是一种铸造行为艺术。我称之为篓子铸铁是形象的说法,因为他们铸铁炉是用在山林里拣来的树枝编扎成的,铁水槽是半边竹子做成的。铁的冶炼是高温的,一般会达到1200度以上,铁都熔化了,这树枝和竹子如何耐住高温?如何冶炼?从白天篓子铸铁设施的安装,到晚上篓子铸铁炉点火、冶炼,铁花飞溅,到铁水流入模具,成型撬模。他们玩的就是这种“不可能”。从技术到艺术的铸铁过程,技术在艺术中的运用,技术和艺术“熔化”,可以熟练到微型化和个性化,甚至具有观念性。他们为什么要搞这种比赛,而且重视到什罗普郡乔市市长、勋爵先生为比赛剪彩,可见他们重视技术,让技术娴熟到信手拈来。
           当看到英国雕塑创作和雕塑铸造比赛,不禁想了解英国雕塑教育的进展。这次访问了英国切尔西美术学院和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室或教室,都是典型的工艺作坊车间,而很难能够看到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教室。以切尔西美术学院为例,在所有的可利用空间内,室内安排有金工作坊、木工作坊、铸铁、锻打作坊,摆满了谈不上什么先进,但却非常实用的金属切割、铆焊,木材的削鉋、钻眼、粘合设备(图7、图8、图9)。室内外堆放着铜、铁、不锈钢、木材、泥、纤维、纸张等各类材料和所制作的成品、半成品作品,或整齐或杂乱的各类设备、材料,充满着目视所及的所有空间。我们目睹学生在这样随手可取材料,各种可用的加工设备的学习空间中,全神贯注地利用材料进行创作的神情,可以想象学生置身其中的乐趣与探索热情(图10)。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国家级的美术院校,我们看到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条件、好的创作氛围,有工作感的环境。这个好并不是指有多自动的设备,有多大的车间,有多少计算机,而是配备了学生动手创作可利用各种材料和各种工具,教授主要是点拨和提示作用。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们从构思方案到动手,运用材料到创作具有原创性的艺术作品,直到举办展览,这就是学生在这里的学习全过程(图11、图12、图13、图14)。皇家美术学院其实规模不大,设备远谈不上先进,但这里人才辈出。看他们的教学方法,使我们领悟到雕塑教育的做法,空谈观念,空谈艺术不可取,只重技艺也不可取,而是要使学生不仅在学校学到扎实基本功的技术,而且还要学会如何利用技术做“艺术”,做艺术必须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
            反思国内美术院校的雕塑教学,近年来意识到实践教学的缺陷,逐渐增加实践课,尽可能让学生涉足石、木、金属、综合材料制作的实践。但就全国美术院校雕塑专业的一般情况而言,泥塑人体课依然占有很大部分的时间比例,学生一动手做创作,首先就是用泥塑做“人”,用其他方式、手段一般不如泥塑轻车熟路,后期工作如翻制、铸造或石雕等等,一般就学他们老师的方法,交给加工厂或工人代办,甚至前期都用“枪手”,就象演艺界的大腕一样用替身。考察了英国的雕塑教育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掌握用各种材料创作雕塑作品全过程应引起我国从事雕塑教育的同行们高度地关注,从教学计划到教学内容,从教师到学生,从教育观念到育人环境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原载于2006年第4期《雕塑》 作者:项金国(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Processed in 0.070(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