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身边孩子的灾后心理修复

        作者:核实中..2013-10-26 23:26:09 来源:网络

          孩子是“易感人群”,对非灾区的孩子也要注意其心理变化。


            四川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伤痛还远未平息,所以,今年的儿童节比较特别。当人们普遍开始关注灾区小朋友的心理健康时,有专家呼吁:如此巨大的灾难带来的痛苦不仅仅伤害着灾区的孩子,我们身边的小朋友也需要关心。

            调查:

            身边的孩子怎样认知灾难

            连日来,来自四川灾区的画面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线:担架上的死伤者、废墟与瓦砾、大批的解放军、排队的捐助者、风尘仆仆的国家领导人……滚动的字幕也不断播报着灾区各方面的消息。




            很多家长在关注灾区的同时,却没有意识到身边的孩子陷入对灾难的悲伤情绪中,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孩子有可能出现“灾后情绪障碍”。

            被灾难吓着伤心不已

            “孩子第一次直面死亡,饭都吃不下去了”:家住荔湾区的陈涛有一个活泼的6岁小女,然而这几天却因为孩子觉得很烦恼:“自从女儿在电视上看到了死去的小朋友以后,好多天闷闷不乐,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下去了。”陈涛对记者介绍说:“前几天女儿每天和我们一起看新闻,知道了地震的消息,也知道"灾难"就是"房子倒了没地方住了,爸爸妈妈和自己都不在了",我们跟她解释说这样的事不会经常发生,可孩子还是想起来就伤心地哭,让我们很担心,现在都不敢让她看这些新闻了。”

            “从没见过这样的一幕,打雷就吓得不行”: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的芳芳已经是个懂事的“大孩子”了,可最近芳芳也让爸爸妈妈很担心。地震的第二天,芳芳就在电视上看到了某垮塌中学操场上好多被塞在白色的袋子里的孩子的尸体。新闻里讲道:“24小时前,孩子们还都在上课。而现在,他们被并排摆在地上。人们在袋子之间走来走去,辨认尸体的模样。每个被牢牢裹住的身体,都曾经鲜活,他们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如今这一切都结束了……”芳芳的爸爸说:“从那时起,芳芳好像陷入了一种巨大的悲痛里,孩子本来挺勇敢的,可是前几天一打雷下雨,芳芳就吓得不行,这可怎么办哪?”

            觉得很惨但不关己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孩子由于本身就比较敏感,所以对于灾难的可怕感受很深,但也有不少小朋友还是懵懵懂懂,并不十分了解灾难究竟意味着什么。小新今年6岁2个月,当记者问道“知道四川发生地震了吗”的时候,小新自豪地说:“是的,我知道四川的房子都塌了。还知道胡锦涛是总书记,总理叫温家宝。”记者又问:“还有呢?”小新却不太清楚,跑开玩去了。

            捐钱存困惑 爱讲面子

            “我到底该捐多少钱好呢?”前些天,上小学四年级的小小拿着学校发下来的“捐款号召书”回家给爸爸看,“号召书”上赫然列着:“捐10万元可以拥有希望小学冠名权;捐1万元可以如何如何”云云。

            小小的爸爸一看,最少的是1000元。而且捐多捐少还有回报这回事,让小小爸很是惊讶:这对孩子心灵是一种怎样的影响?而小小深怕爸爸给的数目不多,他说“同学们都捐好多的”;后来爸爸鼓励小小把自己的零花钱全捐出去就可以了,小小还很不高兴,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没了面子”。

            专家建议:

            借这次机会教孩子认知灾难

            记者采访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专家胡慎之了解到,以上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同样是需要关心的“灾后心理问题”。孩子是“易感人群”,如果对于灾难过度关注,孩子可能会感到非常无助,本来就多愁善感的孩子更可能出现严重的“情绪危机”,所以家长应该及时、正确地对孩子进行有关如何看待灾难、死亡的教育,与此同时,教他们学会怎样去爱别人。

            怎样看待人生的灾难?

            胡慎之谈道,“灾难这种反常的现象完全推翻了孩子们在家庭和学校中受到的"可预见性"教育。因此遇到类似的大型自然灾难,孩子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觉得没人可以保护自己,所以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正确面对灾难。”

            灾难唤醒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神圣的敬畏感,成为人类寻找生活的理由、反思生存方式的又一次开始。与此同时,专家认为,正确面对灾难,还应当在挫折中看到生命的价值。每个人的一生、每个社会在运行过程中总会遭遇到各种不测,然而也正是悲剧给予了人生厚度与丰沛。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不可逆转的环境中保持镇定和勇气,正是这些赋予了人类以尊严,提供了人类生活的意义。

            真正的关爱要发自内心

            对孩子们来说,灾后学校的集体性捐款也是一个重要时刻。专家认为,由于内心世界的不成熟,小孩子非常需要被集体认同,因此在集体活动中往往容易有攀比心理,所以学校在这种时候搞类似“捐10万元可获得希望小学冠名权”的“捐款号召书”是非常不合适的,容易将儿童的爱心引向歧途。

            学校和家长应该让孩子们认识到,关爱别人,应该拥有真诚、尊重及平等的态度,它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不是为了在老师同学面前的虚荣,只要尽到自己的爱心就够了。

      Processed in 0.078(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