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数码艺 术· 公共空 间· 网络主体性

        作者:核实中..2010-05-18 16:04:35 来源:网络

          数码艺 术· 公共空 间· 网络主体性
          江马益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重点学科在北京召开 “ 当代中国的数码艺术及公共空间的构建 ” 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昌大学以及浙江海洋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十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当代中国的数码艺术等问题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媒研究系副教授马丁 · 德 · 瓦尔( Matijn de Waal )博士举行了研讨。与会的专家学者既阐述了当代中国数码艺术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又讨论了数码艺术的定位和数码产业的拓展,还论及了数码艺术背景下的公共空间的建构、市民身份的营造、城市化建设的开展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 文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元浦主持。

          一· 当代中国的数码艺术

          当代中国的数码艺术发展很快,取得了重大成果。与会学者回顾了当代中国数码艺术的发展现状。金元浦指出,当代新的媒介革命形式下,原有文化艺术领域内部发生了行业内的大调整、大改组,新的艺术传播媒介如卫星电视、数字电视及网络游戏等高速发展,使得像电影这样一些昔日文化艺术界的 “ 龙头老大 ” 风光不再,转而成为电视业、音像业、网游业的补充。而网络游戏等先前的无名小卒,则后来居上,异军突起,具备了势不可挡的领军气魄。 2003 年开始,文化部、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现已举办三届,网博会以 “ 繁荣网络文化市场,发展信息文化产业 ” 为主题,展示了网络内容产业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预示了我国的网络内容产业做大做强的广阔前景。同年,由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浦东分会共同发起的以数字内容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会 “D+(D-plus) 上海国际数字内容展 ” 在上海浦东正大广场举行。 D+ 将数字内容的概念进一步推广到国内,致力于构建一座为国内外数字内容专业交流沟通的平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相关厂商参展,展示了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内容产品。 2004 年 ,中国网络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了广播影视工作的 “ 数字发展年 ” 和 “ 产业发展年 ” ,大力推进全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和产业化。 2005 年以来,上海、杭州、深圳、成都、北京等地的国家动漫和网络艺术基地挂牌 …… 数字艺术在中国获得了高速发展。

          对此,数码艺术与新媒体研究专 家许鹏 教授颇有同感。他说,当代中国的数码艺术,早在 20 年前就已经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在主要的艺术领域均有明显的进展,而且都有实际的创作的作品。在数字电影方面,有规模的数字电影生产基地就有 4 个,其中 3 个在北京,包括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八一电影制片厂,尽管其设备不能与美国的 “ 梦工场 ” 媲美,但也相当先进。中国的视觉艺术数字化的步伐较快,包括春节动漫联欢晚会等大型数码艺术作品,其专业水平也越来越高。其中,电子音乐的创作是诸多艺术形式中最接近世界前沿水平的,可以提及的著名的专业创作者和研究者人数众多。比如为大家熟知的著名音乐人谭盾,曾留学法国,现中央音乐学院电子音乐中心主 任张晓夫 教授等。舞蹈方面,我们的艺术家们也在进行着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据悉,北京舞蹈学院就有一个网络编舞实验室,还与国外合作建立了工作坊,并进行着数码舞蹈方面的实验。同时,中国的数码艺术作品也开始走向世界。中国第六代导演拍摄的电影开始进军国际舞台。此外,中国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在欧洲也很受欢迎。

          刘悦笛副研究员就当代数码艺术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数码电子艺术是一种真正的技术的艺术,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并以技术为核心的新艺术,其特征有: 1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抑或是技术与艺术间边界的消失,技术的成分变得越来越重要; 2 、图像变成了信息,成为了因特网上的图码; 3 、互动在数字艺术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 、数码艺术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而出现,它会生产出一些新的东西,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数码艺术包括计算机艺术,通过数字转化而来的摄影艺术,互联网艺术,数字化的互动艺术,还有虚拟现实艺术等。

      Processed in 0.072(s)   1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