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杨福东迄今为止规模最大、
首次在京举办的机构个展
核心作品十五频影像装置《香河》
历经九年沉淀首次展出
“图书馆电影计划”的开篇
展览以影像书写一部关于成长与乡愁的时光寓言
在这段恍若隔世的旅程中
每个人的私人记忆与时代印记被重新探寻
杨福东的创作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具有突破性意义
从九十年代未起从事影像作品的创作
无论是摄影、绘画、电影还是装置均以多重的文化透视、
交错的时空体验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觉诠释
探讨着神话、个人记忆和生活体验中身份的结构和形式
每件作品都是一次戏剧化的生存经历、一次挑战
2OO4年入围古根海姆HUGOBOSS当代艺术奖
2016年荣获artnet年度艺术大奖
他凭借其极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及录像装置作品
在全球多家美术馆以及重要艺术机构举行多场展览
本次展览以杨福东大量的最新创作为主体,呈现两部多频影像装置、三部单频影像、一部纪录长片及两件大型绘画与装置,同时涵盖十余件鲜少展出的早期作品与相关文献档案。
穿越时间的影像
1997年,杨福东拍摄了首部黑白胶片长片《陌生天堂》,此后不久便萌生以家乡一河北香河县一为灵感来创作的念头。2016年1月,他带领团队在香河的县城与村庄间辗转拍摄47天,跨越了春节;直至2025年秋才完成后期制作。他为这部耗时九年完成的影片取名《香河》。这部穿越了时间的影像,本身即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追问和诉说。
每个人的乡愁
除了十五频影像装置《香河》,展出作品还包括《少年少年》《在顾和园》《县长县长》等,它们从不同维度勾勒出关于成长与乡愁的生命体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有关乡愁的叙事成为重新进入和理解当下的另一种视角,亦是对每个人内心与归属的映照。
意会电影”的影像美学
延续杨福东对“意会电影”的持续探索,作品将非线性、碎片化和多重叙事、与抒情的审美意趣相结合,呈现出多义且自由的想象蒙太奇。观众可在此放慢节奏,沉浸于流动的情绪与永恒的瞬间,在与影像的无声对话中,步入一个由隐喻与诗意构筑的感知世界。
作为隐喻的“香河”
展览虽以“香河”为名,但艺术家却消解了其作为地点的具体含义,将之抽象为一种有关时间的隐喻 一一一则由私人、情感、集体与历史时间交织而成的时光寓言。在多层嵌套且相互连接的空间里,艺术家让不同的时间在此同时发生,让不同的故事在此同时上演。
本次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和UCCA策展人刘倩兮共同策划。
关于艺术家
1971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在国际著名艺术机构和画廊举办的个展有“无限的山峰”(香格纳画廊,上海,2020);“明日早朝”(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18);“愚公移山”(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上海,2016);“南辕北辙:杨福东作品展”(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5);“我感受到的光”(SALT户外影像装置,挪威桑霍尔恩岛,2014);“杨福东:陌生天堂”(苏黎世美术馆,瑞士,2013);“断章取义一杨福东作品展”(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2012);“八月的二分之一一杨福东个展”(PARASOLUNIT当代艺术中心,英国伦敦,2011);“杨福东:竹林七贤和其它故事”(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希腊雅典,2010);“杨福东:将军的微笑”(原美术馆,日本东京,2008);“别担心,明天会更好”(维也纳美术馆,比沃利城堡当代美术馆,意大利都灵,2005);“五部电影”(文艺复兴协会,美国芝加哥,2004)等。其电影及影像装置作品在全球多家美术馆以及重要艺术机构举行过多场展览,如苏州博物馆(2019)、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2017)、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2016)、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3)、利物浦泰特美术馆(2007)、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04)、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03)等。他也参展了第12届里昂双年展(2013)、第11届沙迦双年展(2013)、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2010)、第52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2007)、第五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06)、利物浦双年展(2004)、第5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2003)、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2002)、第四届上海双年展(2002)、第7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01)等。
关于UCCA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中国杰出的现当代艺术机构。
UCCA秉持“持续让好艺术影响更多人”的理念,以四座建筑风格和展览项目各具特色的美术馆,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艺术展览、公共项目和教育活动。UCCA在董事会的支持下,通过捐赠、赞助、票务及UCCALab的商业活动获得资金支持。自2007年在北京创建以来,UCCA已呈现了200余场展览,并吸引了超千万的观众到访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