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文化人参与紫砂艺术——『朱壶丹心』小型艺术座谈会纪实
作者:核实中..2010-08-24 16:14:03 来源:网络
图为朱丹向诸来客介绍紫砂壶作品。
参加人员:著名学者韩其楼、原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时顺华、市美术馆副馆长邢娟、宜兴末代文人周晓东、诗人范双喜、文化人邵湘君、八面来风堂堂主笑阳等。
笑阳:首先请朱丹介绍一下从艺的经历以及对紫砂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朱丹:宜兴素以教授之乡而著称於世,人杰地灵、文人荟萃,而历代文人又与紫砂结缘。今天,感谢著名的紫砂文人前辈韩老及各位领导、老师来到陶泉居,亲近紫砂、座谈紫砂、关爱【朱壶丹心】!紫砂壶源於北宋,盛於明清,发扬广大於当代。自从我学紫砂壶以来,对紫砂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认知和感受。前些年,经过中央工艺美院的学习,对紫砂的 " 形 " 抓得比较侧重一些,考虑紫砂壶用点、线、面的表现要多一些。最近几年的实践,加之经常去一些博物馆参观,平时转游古玩地滩市场,喜欢看收藏类的杂志,自己也收藏一些玉器、青铜器、古砚台,逐渐对中国古文化比较感兴趣。最近创作了一些作品,不光是追求形式美,我感觉紫砂壶的 " 神韵 " 是非常的重要,要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创作一把紫砂壶,不光是线条流畅、壶面的顺眼,一定要有内涵在里面。我最近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创作作品比较得心应手,看到有些玉器眼前都会一亮,以前我对玉器根本没什么兴趣,其实不懂、也看不出什么,没有感觉、也产生不了什么灵感。前几个月,杭州的一位长者送给我一块战国时期的玉佩,我就是吸取这里面的源远历史文化、产生灵感而创制了一套紫砂壶具,並带有菱花的古花饰纹。在今年十一月份,我准备带上这套紫砂新作,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参加评比、一展壶姿。
韩其楼:陶文化要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紫砂就是中国陶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朱丹的紫砂壶为什么被别人看好?为什么在网上还受到众多壶友的青睐?第一,茶壶原料很讲究,第二,成型做工很讲究,第三,创新,和前人的作品不同。有些人只属于模仿,朱丹同书画家、文学家目前来说接触还不算多,但是她能从书本上吸取养分,在创作时进行发挥,这点倒不容易。宜兴茶壶为什么这么名贵?三个特点,一是材质特殊,五色土紫砂泥宜兴独有;二是工艺特殊,全手工成型,诗、书、画陶刻都是手工操作;三是功能特殊,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色香味皆蕴。这是紫砂茶壶能得到这么多中外爱好者喜欢的原因。既实用,又可欣赏。
笑阳:到目前前止,朱丹的紫砂壶卖得很贵,也很红火,很多人也有这样那样的看法。我认为,朱丹是一个巧手,又有这么一个有思想的父亲,实际上是“珠联璧合”,才形成了今天的 " 朱壶丹心 " 。朱丹父亲小时候可能有个文化梦,现在在朱丹身上落实了。朱丹壶艺再往上发展的话,一定要跟文化相结合,起码来说要与身边的文化人结合,才能提高品位。
今天把韩其楼等老先生和我们这些所谓的 " 末代文人 " 召集到一起,大家来说说心里话。艺术到底什么?实际上艺术就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内心压力的释放。我现在做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集中精力研究一个通透的人,就是新文人画代表人物朱新建。说实话,我自己去策划编辑,自己去印刷,花两三万块钱,出了一本书。晚上还要加班加点,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心理释放,我感觉这样的事情做出来了,我比什么都开心。
艺术就是人性的体现,迫于内心的压力才是艺术,不然的话就是商品。为什么现在没有好的小说,没有好的美术作品,因为大家被利益所驱动。我们不能说利益不好,利益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但艺术在加进利益的成分以后,就不再是艺术了。实际上一个时代里所能留下的艺术品都是很少的,比方说五千年的中国书画沉淀下来就不到 100 人。朱丹要进步,必须同文人接触,我一直坚持这个看法。应该与文人接触,体会他们的思想,体会他们的情感,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这些文人可能没钱,但是他的内心是干净的。那么你吸收到他们内心干净的一点点东西,融进你的作品当中,你的作品肯定是会灿烂得多。
韩其楼:我是 1957 年 27 岁的时候,下放干部时被下放到紫砂厂,呆了 3 年。我是喜欢收集书的人,每到礼拜六、礼拜天就骑自行车到夫子庙的旧书摊、旧书店,每次都满载而归,古今中外的资料,积累了很多。紫砂方面的文章,没资料是写不出来的。
邢娟:也可能是我用词不贴切,朱丹有点 " 养在深闺人未知 " ,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接触太少,来这儿之后感觉大开眼界,年纪这么轻,真的不容易。今后就是在宣传方面怎么样更进一步,在沉淀到传统文化土壤的同时,怎样把自己再推出来,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我觉得这个蛮重要的。
笑阳: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个教,中国书画就是黑与白、阴与阳。中国书画为什么能够立于世界之林,是世界艺术的瑰宝,这一点上毫不客气地讲,西方文化就是搞现实的、科学的,而中国的文化是精神方面的,虚无飘渺的,这种虚无飘渺就是比吃肉、比开名牌车更舒服,这就是中国的精神。那天我跟原部队里面的战友领导说,我现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消除文化泡沫,重振中国精神,引起他们就哈哈大笑。说中国精神早就有了,他们认为的中国精神就是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就是勇猛、彪悍、奉献,太英雄主义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还有更博大精深的,清朝政府等少数民族到中原以后,能改变江山,但是改变不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精神就是包容,就像是一块海绵,可以容很多水,黑的水,白的水,都融进去,然后挤出来的中国精神就是仁义、中庸、平淡。但是从道光年间列强侵略中国以后,中国人老是怀疑中国的落后是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那么一直在改造中国文化,实际上改造成中不中,西不西,最后的一点传统文化已经在苟延残喘了。现在就是利益观念, 1000 块钱比 100 块钱好, 1 万块钱比 1000 块钱好,也就没有中国精神了。
周晓东:说到传统艺术,目前人们心目当中,旧的思想体系已经否定,新的东西还没有建立,传统的又已经抛弃了。像五四新文化运动,主题是好的,但有偏激的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得太多。我们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保存下来,人如果没有信仰,这是很可怕的。
笑阳:中国人现在是很可悲的。有时候我去参观东林书院等,看到那些老照片,老人胡子那么长,往那儿一坐,睿智生发,特别有风采。我就怀念那个时代的人,吃得没有我们好,住得也没有我们好,还是那么有精神。现在的人除了吃住好一点,言重一点连猪狗都不如了。中国的哲学思想早就确立了,就是老子、庄子、孔子,比外国不知早了多少年,而且相当根深蒂固,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扎根了,而将落后归根于中国文化是不对的。
中国的文学、文化真正去研究,字里面就包括了深刻的哲理。比方说文化两个字,文是知识,化是境界,文到化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过程,这种过程只有你从宜兴走到北京,才能体会到,乘飞机是感觉不到的。
韩其楼:只有这样,才能切身体会到,才有创作的源泉。
笑阳:朱丹为什么要同这些人接触,因为这些人都有人生的体会,你自己体会不到,从别人身上找到这种体会的影子也可以。每个人遇到的事情不一样,人生体悟就不一样,人生就是一本书,挫折就是自己的资源。
范双喜:你在继承传统中如何创新?有什么想法?
朱丹:我刚开始学做茶壶的时候,仿制顾景舟的壶形比较多,因为光货见功底。过了几年,台湾人开始慢慢到我这边来,看到我做光货的功底比较好,就说,朱丹,只要你做出来的茶壶,我都要。在那时候做出来的每把茶壶造型都不一样,真正是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时,从传统的、古老的作品中吸收不少经验,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舍取。 1994 年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开阔了眼界,但最后创作的毕业作品还是比较传统的,到了 2002 年,又一次进入中央工艺美院培训,这次的毕业作品就是《海之恋》,真正走到比较学院派的风格这条线上来。
范双喜:我是第一次到陶泉居来。总体看看,你做的壶有一种大气的内涵,你作为女性工艺师,做出的小巧流美的壶比较少,传统的、文化的作品倒是比较多。创新上能走的再现代化一些,可能更加好。因为你创新的步子不算太大。作为一种女性点缀的东西,是蛮好看的,但点缀太多的话,有种俗气的感觉。它是一种同文化内涵,比较结合。创新不是,实际上是相结合的演化。
邢娟:但是我看,她的路子还是对的。与传统相结合,立足传统,与自身特色相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朱丹现在正是处于求索时期,她还未定形,但是我坚信经过这一个阶段后,她能迈上更高的艺术颠峰。
时顺华:首先,宣传自己,要有实力,这个实力,就是艺术上的实力。第二,有些人老是讲到,什么地方得了奖是花钱买来的,什么地方得了奖是买摊位得来的。他们说:“以前评奖都没有花钱”,我认为是体制不同。当时的计划经济制度,是国有企业出钞票,政府买单,现在紫砂界中不少中青年为了宣传自己,出钱办展,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也达到了宣传宜兴的目的,自己掏钱宣传宜兴,有何不可?现在艺术品也进入市场,是需要宣传的,这是我的观点。
艺术发展必然产生流派。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当一个人的特点积累多了就形成了风格。风格形成之后,会有许多人在它的影响下,创作不少作品,从而形成流派。没有流派,就没有比较,没有区别,也就不存在艺术。但是,又不能把流派认为是一种派别。
朱丹有今天这种局面,我认为有三条。第一,我不是讲官话,社会大环境促使艺术的发展,也促成从业者发展自己,促使紫砂兴旺。第二,是朱丹有前一辈老师们的提携,包括韩老师等对她各方面的关心和关爱。第三,从业者的条件差不多的时候,发展靠的就是自身的努力。没有内因,没有自己的努力,创作不出那么多作品,也不会成功。三者缺一不可。就像三足鼎立,削掉一只足,就立不起来了。当然也有各方面的因素,包括朱丹父亲的支持辅助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