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7日16:33 《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收藏本文
中国家具展如何打动人心?
采访/程香 图/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陈仁毅,台湾雅典杂艺术品管理顾问公司执行长。春在(CHUNZAI)品牌创意总监、董事、创始人。
核心提示>>>
现代的展览和以前的展览不同了,早已不是一件展品一个陈设,还要考虑展品的故事、展品故事与空间环境的联接,以及参展人与观展人之间的互动等。
尽管国内外鲜见轰动效应的家具展览,为人称道和回味的著名展览也难得。但从世界范围内观察来看,近二三十年来,仍有几场经典展览可供回顾学习。本文专访了国际经验丰富的著名明清家具专家、台湾雅典杂艺术品管理顾问公司执行长陈仁毅先生,从他的记忆中剥取那些经典家具展的吉光片羽,并以丰富的国际经验谈如何举办动人的家具展。
对话陈仁毅
问_程香 答_陈仁毅
那些打动人心的家具展览
记者:陈先生常年往返于国内外重要古董家具市场,拥有非常丰富的观展经验和广阔的全球视野。在陈先生过去的印象中,有哪几场古典家具主题展览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举例一二。
陈仁毅:在我二十多年的国际经验中,印象太深刻的家具展览并不太多。值得一提的展览大概有几个:
一个是199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画中家具”展览。这场展览把从唐宋到元明清的家具线索和脉络,通过书画做了一次梳理,从各个朝代的经济状况、思想文化、社会地位、审美情趣,一直到家具是生活必需品的种种细节,从一个不同的视角来谈家具跟文化、历史之间的点和关联。由于台北故宫收藏的古代书画本身就非常精彩,再加上探讨的角度非常有趣,所以那一次的展览对中国古代家具的研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古代书画里面剥离出家具的文化细节,非常有意义。是我二十多年来看到的印象深刻的非常有趣、非常用心的展览。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展览,是在1999年,美国明尼亚波里博物馆中国馆开幕展览。这场展览以中国家具为主题,结合了学术研究和展览,办了两三天非常精彩的学术论坛、讲座和展出。同时把中国家具的陈设、修复、美学,以及空间的关系,做了一次探讨。那是一次西方对中国家具的文化与研究都很成功精彩的一次展览,几乎把全世界所有的知名藏家和业界专家全部请到现场。在那场展览的学术探讨里,我看到他们从中国古代书画里面去再一次剥离中国家具的文化细节,然后把知识做分享。他们也从中国的赏识艺术来谈文人家具,从修复谈中国家具应该注意到的细节和材料的特性。不管从哪个层面看,那一次的展览,显示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家具文化的探讨有一定的高度和重要的意义。
第三场展览,是我参与其中的“卧石观云”中国古代石头家具展览,2003年在纽约举办。这场展览策展的契机和出发点,是1985年王世襄先生出版的《明式家具研究》,他谈到的所有家具,都是以室内家具与竹木漆表现为主的家具。而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中国古代家具历史,应该涵盖室内到室外的空间,尤其是中国古代园林在中国古代文化美术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国古代庭院的家具制作,一定是不能忽略的。因为它属于室外,所以使用的材料不可避免地一定是和石头有关系的,石头材料的美学表现、制作工法等,和竹木漆是不同的。这次展览,我是主要的发起人,也是第一次将中国石头家具放在西方展览,提出了全新的论点,把中国古代家具的历史更丰富了、更全面了、更完整了。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出现第二个展览来继续探讨这样的主题,这是比较遗憾的。
动人展览必备的六大要素
记者:在您的感受中,一场打动您的展览,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陈仁毅:如果要问我,一场可以打动我的展览,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以我个人来讲,就是能够从观展中得到收获。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看:
其一,一场好的展览必须有非常清晰的主题和文化层面的深度。如果一场展览没有文化内涵,那么理论基础是完全没有办法接受挑战的。
其二,好的展览要有知识层面的宽度。拿一场家具展览来说,应该涵盖了材料的、文化的、历史的、美术的、线条的、结构的探讨,宽度是一定要拉开的。
其三,如果家具的展览和生活品味脱离了,没有一定高度的话,那么也会失去意义。因为中国传统家具不仅仅是器用之物,还有着更深层的人文或者宫廷美术高度,一定是和生活品味紧密相联的。
其四,一个好的展览一定要有自己的特殊论点。什么是特殊论点?就是展览在探讨一个主题,而不是零零总总地拿了几十件家具一摆,只能给观众留下一个空泛的印象,这样的展览是不会被记忆的。所以特殊的展览,一定要必备特殊论点,譬如说,有的谈宫廷家具,有的谈画中家具,有的谈石头家具,有的谈家具的结构,有的谈家具线条的表达,有的谈家具和书法的关系,等等。有了特殊论点,在策展时用心地清晰说明,加以表现,再加上研讨,找几个不同派别的专家来立论。那么,这个展览才能定位成一个值得被记忆的好展览。
其五,最重要的一点,是展品的选择。从展览的出发点看,你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选择展品,还是为了一个好展览去选择的?大部分人的出发点是第一种。所以导致在展品的选择上,最后变得不够中立,不够有高度,展览当然不会感动人。
最后一点,是布展的创新。布展的用心,与成本预算、美术品位等紧密配合,最后才能呈现一个好的展览空间的氛围。
好的策展人要有足够开阔的国际视野
记者:据我所知,陈先生除了大量观展外,也担任过展览顾问。那么,除了观展人的身份,您身上也有策展人的属性。从策展人的角度看,一场好的展览要满足哪几方面的条件?
陈仁毅:如果是我作为一个策展人的角度去策划一场展览,那么有几个要点是一定要特别注意的。首先,它的主题一定要非常鲜明。做一个展览,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本末倒置。要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再去依照这个主题去找相应的展品。而不是因为有了一批小收藏,就去办展览,容易给人销售味道浓的印象。其次,对专业的辨别能力要到位。包括展品的好坏、文化的来源走向等。第三,要有非常强的叙事能力,也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要把一个故事或者策展主题想得非常动人。第四,把握空间与陈设之间的关系。现代的展览和以前的展览不同了,早已不是一件展品一个陈设,还要考虑展品的故事、展品故事与空间环境的联接,以及参展人与观展人之间的互动等。第五,一个好的展览还必须配合好的宣传和营销,以及周全的资金和计划的准备。这样最后在探讨所有文化的细节、深度、宽度时,才有可能执行得比较彻底。第六,要把握不同领域的整合与整个策展团队的管理,这也是目前策展比较欠缺的。第七,策展人要有足够开阔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上曾经做过同属性的展览,大概有哪几个不同的层次和高度?最后再切出一个比较特别的个人视角来做选题。
记者:到目前为止,国内在家具方面比较常见的展览,多是由拍卖公司所做的拍卖预展,其次是由博物馆组织的家具展。整体来看,家具展数量不多,质量不精。稳定持续的家具展,更是难得一见。在您看来,普及古典家具知识,宣扬传统家具文化,国内在展览上还可以做好哪些功课?
陈仁毅:谈怎样做好家具展览的功课,首先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人”。策展人不可或缺的三个条件是:文化的深度、知识水平的开阔度,以及品位的高度。具备了这些,做一场好展览就简单了。其次,既然是家具展,不可或缺的一定是家具本身,对家具的理解、知识的宽度、对家具不同角度的剥离,有很多细节是可以拆解的。所以要办一个家具展,绝对要先做的功课,就是先整体了解中国家具的文化内涵。
国内从80年代到今天,展览基本上都是以拍卖公司带领为主,推销的味道很重,几乎都是展品在先、论述在后的顺序。而国内的博物馆展览,还在一直谈明代家具和清代家具的基础格局,与国外从1920年以后,就开始尝试从生活跟品味的角度来探索中国家具的审美,视角和高度是不一样的。今后,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用文化的角度、艺术的角度,或者是专业的角度,来进入中国家具的美术探讨,可能是未来必经的趋势。
家具展览的致命伤是人才匮乏
记者:与其它艺术品门类的展览相比,古典家具展览相对要逊色得多,这是为什么?
陈仁毅:究其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一则家具领域人才不足,加上专业深度不够,所以是个致命伤。没有人才的展览,不可能做得太完整。二则国内目前的策展角度都非常狭窄,按照传统思维在思考。文化性的展览如能结合一些时代观念和技术,把品位、生活、精致加进去,可能会更开阔。三则,从民国时期一直到今天,能够达到收藏级的家具毕竟非常少,再加上早年大量流散在国外,如果策展人消息来源不够或者对藏家的关系不够深,借到的藏品分量不足的话,那么很难去架构一个好展览。四则现代策展手法应该发生变化了,不能再按照传统书画展、传统家具展的角度去做了,否则很难出彩。五则,此前国内外真正好的家具展难得一见,积累的成功经验很少。
所以我们也很期望,行业更要集思广益,找出一些好的人才和创新理念,能让一些好的家具展览呈现出来,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当中,才会有更好、更成熟、更有美术品位的中国古代家具展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