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李媚对话年轻收藏家蓝可立(上):如何开始摄影收藏?

        作者:李媚2014-07-08 09:15:03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摘要:今年4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林茨(张谦)纪念展的开幕式上,认识了年轻的收藏家蓝可立。他刚在杭州办了收藏展,而且朋友介绍说他的收藏展作品在杭州卖得很火。随即约了蓝可立通过邮件提问作答。他的收藏之道和靳宏伟不一样,当然各自的实力与背景也不尽相同。李:你是怎么开始摄影收藏的?蓝:我从小就喜欢集邮,移民多…

          推荐关键字 摄影收藏 李媚对话年轻收藏家蓝可立

            今年4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林茨(张谦)纪念展的开幕式上,认识了年轻的收藏家蓝可立。他刚在杭州办了收藏展,而且朋友介绍说他的收藏展作品在杭州卖得很火。随即约了蓝可立通过邮件提问作答。他的收藏之道和靳宏伟不一样,当然各自的实力与背景也不尽相同。

            李:你是怎么开始摄影收藏的?

            蓝:我从小就喜欢集邮,移民多伦多后也经常光顾当地邮商的店子。后来在邮票展会上发现早期的民国照片名信片(REAL PHOTO POSTCARD)比邮票更加吸引我,才“转行”收藏老照片。当初买中国老照片的价格并不贵,但是后来发现中国的老照片存量很少。有艺术美感的老照片或尺寸大的更加少,所以在2002年后我开始留意西方的摄影史和摄影名家的画册。2003年北美的摄影收藏市场非常火爆,当年出版了一本有关摄影收藏的书:“COLLECTING PHOTOGRAPHY ”

            这本书对任何一个摄影收藏的新手都非常有帮助。作者Gerry Badger解答了很多人在收藏照片上的顾虑。道理深入浅出,加上他给出200个摄影师的资料和超过上50家专营摄影的画廊信息。

            李:你所说的价格不贵,不贵是多少?收藏是需要资本投入的,希望你能讲得具体一些,好让那些没什么钱的人也能因为喜欢或者热爱开始收藏照片?

            蓝:“没钱的人是不会买;有钱人是不懂买”10年前民国的老照片每张大概10美金,清末的蛋白照不到200美金一幅。做为摄影收藏的新手,对老照片存世量的不确定和拍卖行天价的成交价都会感到恐惧。正是这种恐惧令到我们不敢走出收藏照片的第一步。收藏照片跟收藏邮票都有一个相通的道理:藏品需要一个专题。比如我的“三峡”专题,前后收藏了10年大概有400张照片。摄影收藏肯定是奢侈品,跟女人收藏LV的包包一样。想要买好的摄影作品你肯定要付出代价。我们需要学会发现被低估的老照片或摄影师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买自己喜欢的照片。

            李:在这个过程中都经历了些什么?

            蓝:2005年在一次文献纸品交易市场上认识ROSS WINTER;一个建筑设计师,古董照片商和收藏家。是他启发我怎样欣赏照片的。加上多伦多收藏照片的圈子很小,很快我就认识了其它几个照片商(DEALER),加上当时EBAY这种网络的拍卖很流行,我在网上买的照片远远超过跟DEALER交易的。多伦多周日的跳蚤市场也是我“淘宝”的地方。我曾经买到一张连多伦多美术馆馆长都错漏的碳素铂金照片,原框带签名,非常罕见。

            THE SHORING DAY 黄 昏 1900s

            这是一张1900年代的艺术沙龙照。和爱德华·史泰钦(E. Steichen)的荷塘月色“The Pond-moonlight 1904”一样以高超的冲印技术制作而成。因为当初我对照片的材质需要更多的了解,所以会买一些国外不同时期的照片用作参考。这对老照片的断代很有帮助。我很早就在自己的博客上推广这个概念:收藏照片必需对相纸有相当的了解。(http://satista-photos.blog.sohu.com/ 三影堂的毛卫东所出版的一本书就是从我推荐的 CYCLEBACK网站直接翻译出来的。但是他没有结合中国老照片的相纸鉴别来解答中国老照片收藏所遇到的断代问题。

            李:你的收藏是依据摄影史的脉络呢还是随机碰上就收呢?

            蓝:1937年纽霍尔Beaumont Newhall 的那本摄影史面世以后,摄影史就被不断改写。我的收藏是根据《摄影收藏史》和个别行家的建议来做的。我有一份笔记是100年来摄影收藏发生的事件;40个收藏家的名单和他们藏品的专题资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在2005年收购GILMAN PAPER COMPANY的8500张照片,这批藏品是70年代最早的机构收藏之一。GILMAN PAPER COMPANY 也是从不同藏家手里收集过来再整理出来的藏品。

            2005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购GILMAN PAPER COMPANY藏品后做的一场展览《THE WALKING DREAM》

            我的收藏都是很有目标性的,展览画册也出了两本,现在收藏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析。我想在未来的20年收藏的过程中保留80张摄影作品,不一定是名家的照片。但是他们必需完完全全代表我的审美观和个人情感。

            李:尤其是你“所看照片超过20万幅原版照片;回国一年多看了4万多张老照片.眼力是需要锻炼的”看原作的经历正是中国摄影收藏最缺乏的。特别希望你能够说几个经历例子。

            蓝:加上网络的照片我看过100万张以上,这还不计算EBAY的120万张的存量照片。我从2009年就走出多伦多到纽约,巴黎,伦敦的DEALER和藏家的家里看照片。他们都很热情,非常公开的心态给你看藏品。2013年我在巴黎的一个藏家公寓里呆了三个小时,翻遍了每个角落才买了一张照片。但是他仍要送我四本画册。我回国做展览是希望认识老照片的藏家并和他们交流。因为我要完成我对中国老照片相纸断代的鉴定和对民国摄影作品的研究。但是我又回到10几年前的原点上:中国的老照片存量很少!中国的藏家因为我的专业知识感动他们才会将藏品拿出来交流,有些人还不愿意公开呢!中国的各大美术馆和图书馆的馆藏情况我是有所了解的,除了上海图书馆做了一场原作展以外,这十年就只有拍卖行见过最多回流的中国老照片。

              李:你在“纽顿- 向大 师 致 敬 1990”作品下面发了一段感慨:“同样是向大师致敬的作品,中国摄影师就像班门弄斧的小丑一样创作出“加工半成品”。中国的摄影批评家没有一个是收藏照片的,在这样的体制下我看见出名的艺术家都穿着皇帝的新衣在游荡。。。“ 你是不是想说中国的摄影批评家都没有研究或者充分看过原作的经历?因此,我们的摄影批评在这个意义上也就是皇帝新衣,谁也不戳破?

            (玉光旧藏) 赫达-莫理循 冬日皇城 1930s

            蓝:我在网上认识不同的人,也跟一些人争论过。10年前北京的摄影评论家刘树勇将我手中藏的一幅赫达-莫理循的“冬日皇城”比喻为清朝的痰罐。而这张照片我在2013年以2.5万人民币卖给了杭州的一位藏家。在2013年杭州国美的摄影座谈会上我听见刘树勇先生的开场白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怎样将墙上展览的照片变成钱……” 中国的摄影评论家多数是学院或体制里面的人,可能他们研讨会开了不少,但是我肯定他们原作看得不够多。摄影收藏跟做展览,出画册或评论是两码事。如果你想做摄影评论就要有观看原作的经验,出版印刷品或电子图片能跟原版照片比吗?如果你的评论想推销摄影师的作品或推广摄影收藏市场,那请你先收藏照片!

            “纽顿-向大师致敬1990” 取材于著名的油画《嘉布瑞莉•黛翠丝和她的妹妹》,而王庆松的“张翠花与张翠莲,2003”也是一幅向大师致敬的作品。当两张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我们才能分出优劣。北京的潘越2008年也有一张类似的作品。中国的当代艺术跟电影都带有很鲜明的山寨文化和快餐文化。中国的摄影批评家谁也不戳破

            是大家都比较客气,不愿得罪人。但是你不提出深刻的批评摄影艺术家又怎样会进步?

            《嘉布瑞莉•黛翠丝和她的妹妹》

            (玉光旧藏) 《纽顿--向 大 师 致 敬 1990》

            《王庆松--张翠花与张翠莲,2003》

            《潘越--Apology to the masters,2008》

      Processed in 0.082(s)   1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