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群贤聚龙城 雅趣在晋宝——晋宝2014秋拍

        作者:核实中..2014-11-11 14:24:16 来源:网络

             晋宝2014秋拍是以三晋文脉为根,典藏珍品为本的一场拍卖会。此次秋拍共设七个专场:188·当今艺术梦、山西名贤翰墨、中国书画、雅室清韵-书房文玩珍品、紫玉金砂、古典家俱、天禄琳琅-和田白玉集珍。山西名贤翰墨专场突出古代艺术的文史价值及当代艺术的高尚品味,而中国书画则更注重作品的真伪精劣。当今艺术梦专场的油画、雕塑、水墨等作品在选择上更迎合当下都市生活的艺术品味。和田白玉、古典家俱、文房用具以雅室清韵的人文理念,在选择和陈列上突出了人文的情怀和追求。逾千件拍品将于11月27-29日亮相晋宝斋预展,29、30日在龙城国际3层国际会议厅举槌。

             探花故里寻珍

             清王朝近300年,科举制下涌出状元114位,山西竟无一人,居前三甲之列者仅有四位。榜眼-朔州王庚荣,探花-闻喜乔晋芳、太谷温忠翰,还有稷山王文在。王文在(1834-1889)字念堂,号杏坞。出生于书香门第,耕读之家,自幼聪敏好学。同治七年高中探花,钦点翰林院编修。同治十二年,任云南主考官,后任湖北学政。


          我们追根溯源走访探花故里稷山县坞堆村,有幸得到了王文在后裔的信任与支持,将王氏家族所藏亮出,令我们喜出望外。这一批拍品颇具史料价值,能够现世实乃山西收藏界一大幸事。其内容丰富,包含法书楹联、名仕往来信件、生活杂记、咨文、禀文、皇帝奏折,由日课杂抄的片语小纸到备而未书的笺纸素绢不胜枚举。按政治生活、科举制度、书院教育、文人交游、商业文化等方面将这批作品分类整理出55个标的,大部分无底价起拍,价值难以估测。让我们一起跨越百年时空,对话人文旧事。

             作品 1312#为王文在所书对联:"抱德守真愿葆兹善,研书赏理允观厥崇"。俊雅柔秀是其基本倾向,但同时加强提按的力度,运行的速度、布置的跨度,又使其字增添了几分豪宕之气。风度潇洒而不失规矩,端庄精严而天趣流动,姿致俊逸,媚而不俗。可见王文在临池功夫之深,也通体表现出其崇美尚善的心理向往。

             在众多的藏品中,奏折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历史的价值受到众多藏家的青睐。奏,进也,群臣进言于皇帝之意;折,叠也,书所言于纸上而叠之,故称为奏折。清代文书制度中的最高文件就是奏折。奏折在公文程式、运转关系以及缮写字体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奏折送达皇宫,由皇帝用朱笔批示后,称之朱批奏折。如拍品1273#,内容为同治十二年王文在去湖北接管原由洪钧担任的湖北学政一职之事,内附同治帝朱砂批复:"知道了"三字。同时也有部分奏折皇帝不加批示,即以原折交军机处。拍品1272#《奏折》为王文在于光绪二年九月所作,就湖北学政任满交卸一事而奏,由军机大臣奉旨回复。两封奏折与文献记载王文在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湖北学政,光绪三年(1877年)职满归里休假相符。奏折是最直接的原始文献史料,大部分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民间流通极少。两封奏折品相完好,附带黄绫函套,字迹清丽娟秀,措辞严谨谦逊,格式讲究。奏折制度历经200多年,为后人留下了一批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献研究价值、文物保存价值和市场收藏价值。

             1268#为温忠翰(字味秋,太谷人。同治元年探花,授编修。历任四川副考官司、湖南学政等职)与王文在书信往来留存于世的真迹墨宝,颇为难得。念堂先生广结社会贤达,由与其往来信件之人-祁世长[(1825-1892)字子采,号敏斋,寿阳人。祁寯藻子。咸丰10年进士,曾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阎敬铭(字丹初,陕西人。道光25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授湖北按察使,署湖北布政使、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等职)、马丕瑶[ (1831-1895)字玉山,河南人。同治元年进士,曾署理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任贵州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等职]、孙成基(字厚庵,别字乾璧,襄汾人。道光30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历主思文、东雍、姑汾书院讲席)、阎汝弼(字梦岩,寿阳人)可窥视之。

             自古以来就有"商赖官兴",曾任山西商会会长的刘笃敬[(1848-1920)字缉臣,号莜渠,襄汾人,曾任刑部主事]与王文在交往甚密,王文在胞弟王文秀亦从商,他们书信往来频繁。由互通书信内容所述之事可窥,官商及兄弟情义之微妙,更体现着一代儒家之风格,晋商之典范。

             念堂先生辞官后主讲稷山文清书院、河东书院、晋阳书院及令德书院(后两者为山西大学前身)。书院在华夏大地上存在千余年,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与当时官学、私学成三足鼎立之势。为封建社会培养了大批有识之士,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教育制度发展的奠基石。1276#《桃李成林花名册》足见王文在"桃李满天下,学子尽乾坤",同时更证实了当时三晋大地书院发展之鼎盛。

             1278#《稷山王氏家藏资料》包含王文在的习字稿、诗稿、碑帖、名刺等,值得一提的还有王氏后裔将王文在讲学时所作阅卷批语一一裁下集结成册,文句严谨中肯,优劣一语点破,为当时科举制度下谋仕之人指点迷津。而作为科举考试制度规定文体的八股文,极其注重章法与格调,由1270#拍品云南乡试题名录、试卷等我们可窥其一斑。

             1264#《念堂墨迹》此作极具朗润之气,清秀之风。笔笔安适,字字不苟,典雅严谨的馆阁体书法却无僵硬刻板之气,荡漾而出的是温文尔雅的书卷气,自是佳作。

      Processed in 0.098(s)   1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