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专访陈凌广:动画产业发展需要形成“金字塔”式集群

        作者:俞越 2025-03-30 08:11:45 来源:美术报

            不论是从被视为国漫崛起的标志的《大圣归来》,还是到去年火遍全球的我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引发全民“背诗”热情的《长安三万里》,再到饺子导演的两部《哪吒》,我们可以说,如今,中国动画产业正飞驰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

            国家文旅部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专家、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动画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陈凌广教授表示,通过近些年成功的动画影片来看,制作团队的匠人精神,中国最新科技成果的运用,资本对动画的制作端、传播端的精准聚焦和充分尊重,以及人工智能为动画的视觉创新提供技术保障,这四个纬度共同发力,协同工作,中国动画有着无穷的前景,道路会越走越宽。

            动画产业如何发展?我们对陈院长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

            用最新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

            “改革开放这40多年来,在文化方面,我们从文化自省,到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陈凌广表示,去年浙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让我们看到了主创人员的精心的编剧,各项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如3D扫描技术把全国多地的景点、历史遗迹、文物融入到游戏中,点燃了西方人对中国古老而神秘性的精神文化的探索;今年,作为对中国经典神话人物哪吒的一次改编,以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这样一种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来讲述中国故事,用一种非常开放的视角,灰谐的语调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可以说,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创造性转换的具体体现。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中国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的改编往往获得了票房上成功,陈凌广认为,这个板块的内容因为其历史维度的深厚性,当现在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可以为我们故事的叙述拓展无限的空间。他以中国的四大名著为例,这些故事都非常适合改编,特别是《西游记》,“猴子”在世界各地都有,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理解。而当下的叙述由于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往往带着一定的局限性,让人不一定能很快接受。

            在陈凌广看来,《哪吒2》150多亿元的票房,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度。“虽然都是讲述传统的文化,但我们在叙述时从来没有规避科技,而是用上了中国最新的科技。”陈凌广表示,《哪吒2》的加分项是后期的制作,是中国电影大工业集成的重要体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中国学派”的崛起:当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水墨动画,在国际上打响了“中国学派”的名号;现在,从《长安三万里》到《哪吒》系列,这样大制作、具有中华大气象的文化表达和国际传播路径,再一次印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有着叙述不完的经典,让国人,也让世界再一次看到,中华文明的时间长度,为文明崛起的高度奠定了文化的力度。

            同时他表示,在现阶段“神话热”之后,科幻影片将会是今后热门主题之一。

            现代动画影片需要精密协作

            一部优秀的动画影片,充满了想象,无奇不有,带给我们艺术和视觉享受,但是,电影从来不仅仅是娱乐,它代表着工业科技的顶尖水平。

            《哪吒2》的制作,138家中国动画公司合力托举,给他披上了中国动画的“万龙甲”,打造了票房的神话。动画制作、场景建模、特效制作、渲染、合成……即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AI可以为动画,省去一定的劳动力,但也无法从根本上缓减优质动画制作的难度和周期,生产过程依然漫长。陈凌广用“造飞机”来做比喻:“动画行业是‘重资产’行业,是非常典型的波音飞机的生产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里面任何一家做得不好,都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体。从故事、编剧、演绎、制作,都需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协同步调,协同创新发展,共同内驱,同时还要尊重动画自身的规律、创新的思维,开放性的情境和模态,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精密协作。”因此,他表示,仅一两家动画公司不足以带动一个产业,要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有人做高端,有人做低端,低端向中端、中端向高端迈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像杭州六小龙,他们身后是杭州成千上万家的机器人企业在做累计。”

            筑巢引凤,吸引领军型人物落地

            “杭州会出下一个‘哪吒’吗?”“当然能!”当我们问出这个问题时,陈凌广给了我们非常肯定的答案。“《黑神话:悟空》在杭州诞生了,这足以说明一切。”他表示,游戏和动画,其实就是手心手背,一体两面的。杭州作为中国动漫之都,动画的基因深深刻在了杭州的骨子里,并且,此次有6家杭州的动画公司参与了《哪吒2》的制作,可见他们的能力。“就像我说的,动画影片是工业科技的集成,目前的杭州不缺技术,而是欠缺像‘饺子’一样的领军人物,能把所有的环节高质量地统筹起来,这就需要我们筑巢引凤,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如何能吸引到这些优秀的、顶尖的艺术家、导演入驻杭州,作为学院的院长,陈凌广更关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他认为要从政府端、行业端、产业端三个层面,对动画人才尊重、引导和营造。首先是要有良好的机制充分保障艺术家创作的独立性。“电影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其底层逻辑是要有个性、有创造力,一位现象级的大师他的作品一定是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他表示,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对艺术家的宽容、包容,这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其次,在他看来,在对特殊人才,特别是标志性人才的引进上,我们一定要有“千辛万苦”、“行万里路”的姿态和决心,同时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包含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甚至还要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让人才真正能够发声,让‘大佬级’的人物能在杭州落地生根。”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78(s)   1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