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少儿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韩志冰官方网站
#
#
少儿艺术网
才艺培养
素质教育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运动游戏
听说读写
家庭教育
名人故事
民间传说
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成语故事
艺术课堂
首页
|
儿童故事
|
少儿教育
|
健康中心
|
童画秀场
|
艺术常识
|
网上课堂
|
名作欣赏
业界新闻
•
美术展讯
•
名家推荐
•
最新专题
•
名人访谈
•
艺术评论
名人故事
•
民间传说
•
历史故事
•
神话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成语故事
才艺培养
•
素质教育
•
行为习惯
•
性格心理
•
智力开发
•
运动游戏
•
听说读写
•
家庭教育
常见疾病
•
护理保健
中国风
•
水彩画
•
油棒画
•
版画
•
科幻画
•
装饰
•
线条
•
素描
•
速写
•
漫画
•
专场
美术理论
•
艺术技法
•
艺术知识
•
美术史论
艺术赏析
•
网上课堂
•
少儿美术
•
动画片
艺术素材
•
国画
•
油画
•
书法
•
版画
•
素描
•
水彩
•
水粉
•
硬笔
•
印鉴
[01月26日]
第四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在大芬美术馆开展
[01月24日]
临近春节,珠宝奢品商家靠专业和创意“卖爆”了
[01月24日]
富士instax携手中国传媒大学摄影协会成功举办摄影大赛
美术理论
清代书论·阮元·南北书派论[节录]
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而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南派由锺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始大显。然欧、褚诸贤,本出北派,洎唐永徽以后,直至开成,碑版、石经尚沿北派余风焉。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而蔡邕、韦诞、邯郸淳...
[详细+]
2010/05/18 15:04:56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清代书论·朱履贞·书学捷要[节录]
书有六要: 一气质。人禀天地之气,有今古之殊,而淳漓因之;有贵贱之分,而厚薄定焉。 二天资。有生而能之,有学而不成,故笔资挺秀秾粹者,则为学易;若笔性笨钝枯索者,则造就不易。 三得法。学书先究执笔,张长史传颜鲁公十二笔法,其最要云:“第一执笔,务得圆转,毋使拘挛。” 四临摹。学书须求古帖墨迹,模摹研究,悉得其用笔之意,则字有师承,工夫易进。 五用功。古人以书法称者,不特气质、天资、得法、临摹而已,而功夫之深,更非后人所及。伯英学书,池水尽墨;元常居则画地,卧则画席,如厕忘返,拊膺尽青;永师登楼不下...
[详细+]
2010/05/18 15:04:39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黄庭坚-论书
《兰亭叙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研,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跋兰亭》 《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跋兰亭》 余在黔南末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李翘叟出褚遂良临右军书《文赋》,豪...
[详细+]
2010/05/18 15:03:24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谈篆刻艺术(印 说)
作者:陈炼(清) 刻印先须考证篆文,篆文既明,就其形势细细落想应如何配法。如遇两字印,或一繁一简,或一短一长,本不配者,宜以不配配之;如遇四字印,有一字不配,宜以三字就之,若三字又不可就,亦宜以不配配之,或反得情趣,万勿牵强凑合。章法既定,从容落墨,落墨后又不可即便奏刀,恐精神已减,且置于案头,俟兴到或晓起神清气爽时,然后运刀,则刻成自妙。 篆体之宜于印者,一曰大篆,周太史取苍颉之书加之刮利或同或异而名
[详细+]
2010/05/18 15:03:06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敦好堂论印(节选)
作者:吴先声(清) …… 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学汉印者须得其精意所在,取其神,不必肖其貌,如周昉之写真,子昂之临帖。斯为善学古人者矣。 古人作印不求工致,自然成文,疏密巧拙,大段都可观览。今人自作聪明,私意配搭,补缀增减,屈曲盘旋,尽失汉人真朴之意。 章法者,言其成章也。一印之内,少或一二字,多至十数字,体态既殊,形神各别,要必浑然天成,有遇圆成璧、遇方成圭之妙。无龌龊而不合,无臬兀而未安。斯为萦拂有情,但不可过为穿凿,致伤于巧。 古印原无多种,有玉...
[详细+]
2010/05/18 15:02:53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谈篆刻(印学管见)
谈篆刻(印学管见) 作者:冯承辉(清) 龟鱼麟虎,其文不传,宋孟英十八体不足信。今人以之入印最丑恶,即明人诸谱亦有不免此病者,其源始于伪印“永昌王尊书”等印。更有锈铁飞白,作俑始于明人。印以方者、长者为正,圆长者,汉印间有之,双龙、龙虎已为六朝变格,至若钟鼎、葫芦等印及假借物印形,如“人”刻一人之类,尤乖大雅,比之自郐无讥。 印有朱白,法天地也。故文曰阴阳。古人制印之始,先有阴文,后有阳文,其后遂有阴阳各半者,有阴阳相间者,有一字阴而三字阳者,有一字阳而三字阴者。总之,此种始于六朝居...
[详细+]
2010/05/18 15:02:23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谈篆刻(篆刻十三略)
作者:袁三俊(清) 学 古 秦、汉、六朝古印,乃后学楷模,犹学书必祖钟、王,学画必宗顾、陆也。广搜博览,自有会心。 结 构 结构不精则笔画散漫,或密实,或疏朗,字体各别,务使血脉贯通,气象圆转。 章 法 章法须次第相寻,脉络相贯。如营室庐者,堂户庭除自有位置。大约于俯仰向背间,望之一气贯注,便觉顾盼生姿,宛转流通也。 满 满,非必填塞字画使无空隙。字无论多少,配无论方圆,总以规模阔大、体态安闲为要。不使疏者嫌其空,密者嫌其实,则思过半矣。如...
[详细+]
2010/05/18 15:02:10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谈篆刻(印章要论)
作者:朱简(明) 印始于商周,盛于汉,沿于晋,滥觞于六朝,废弛于唐宋,元复变体,亦词曲之于诗,似诗而非诗矣。 印谱自宣和始,其后王顺伯、颜叔夏、晁克一、姜夔、赵子昂、吾子行、杨宗道、王子弁、叶景修、钱舜举、吴思孟、沈润卿、郎叔宝、朱伯盛,为谱者十数家,谱而谱之,不无遗珠存砾、以鲁为鱼者矣。今上海顾氏以其家所藏铜玉印,暨嘉禾项氏所藏不下四千方,歙人王延年为鉴定出宋元十之二,而以王顺伯、沈润卿等谱合之木刻为《集古印薮》,裒集之功可谓博矣。然而玉石并陈、真赝不分 ,岂足为印家董狐耶? 石鼓文是古今第一篆法,次则峄山碑、诅楚文。商...
[详细+]
2010/05/18 15:01:57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谈篆刻(篆学指南)
作者:赵宦光(明) 余读周公谨所著《印说》,叙论精确,前辈文何多宗之。第稍嫌其繁冗,特节录数则。语虽不多,而作印之要已备,因名之曰《篆学指南》,以贻同好云。 印者何?信也。信从爪何?手持信也。从节何?节表信也。 先辈云,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大失古法。自唐篆始作俑。又汉印文皆白文,朝爵印文皆铸,盖择日封拜,故可缓;军中印文多凿,盖即时行令,故不可缓。唐易朱文,古法渐废,至宋绝无知者。 阳文文贵清轻,阴文文贵重浊。重非重滞,浊非淤浊。方平正直,无纤无巧,无悬无剩,转运活而布置密乃为上乘。清轻像天,重浊像地,各从其...
[详细+]
2010/05/18 15:01:41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谈篆刻(印章集说)
作者:甘旸(明) 篆原 结绳画卦后有书契,其文有龙书、穗书、云书、鸾书、蝌蚪、龟螺、韭叶等书,然事久湮没,皆绝无闻,存者惟史籀二篆而已,李斯复损益之以为玉筋,亦名小篆,古法稍易,程邈去繁就简作隶书,王次仲作八分书,蔡邕作汉隶书,复作草书、楷书,愈变愈失其原,六书之法,莫知所之然,遗者仅钟鼎玺印载文,今之龙穗云鸾诸篆皆后之循名而作,殆非正矣。 六书 篆之文有六:摹写物之形曰象形,如日月是也;形不可象则指其事,上下是也;事不可该则会意,武信是也;意不可尽则谐诸声,江河是也;声不可穷则因其形体而转注为,考老是也;因音义而假借焉,令长是也。书...
[详细+]
2010/05/18 15:01:27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上一页
1
...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美术理论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版画
紫砂
民间
雕塑
亲子相册
汲晗铭
年龄:
9
家乡:
山东菏泽
小涵涵
年龄:
3岁
家乡:
深圳
嘉多宝
年龄:
2岁
家乡:
南京
名家推荐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才艺培养
三首才流传开的2008童谣
孩子从小涂鸦好处多
五岁前学双语易患口吃
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资”
什么是宝宝成长"最佳期"
宝宝说话需掌握的技能
让孩子有悦耳动听的嗓音
能否成琴童家长因素有一半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少儿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SEYSW.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