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少儿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韩志冰官方网站
#
#
少儿艺术网
才艺培养
素质教育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运动游戏
听说读写
家庭教育
名人故事
民间传说
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成语故事
艺术课堂
首页
|
儿童故事
|
少儿教育
|
健康中心
|
童画秀场
|
艺术常识
|
网上课堂
|
名作欣赏
业界新闻
•
美术展讯
•
名家推荐
•
最新专题
•
名人访谈
•
艺术评论
名人故事
•
民间传说
•
历史故事
•
神话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成语故事
才艺培养
•
素质教育
•
行为习惯
•
性格心理
•
智力开发
•
运动游戏
•
听说读写
•
家庭教育
常见疾病
•
护理保健
中国风
•
水彩画
•
油棒画
•
版画
•
科幻画
•
装饰
•
线条
•
素描
•
速写
•
漫画
•
专场
美术理论
•
艺术技法
•
艺术知识
•
美术史论
艺术赏析
•
网上课堂
•
少儿美术
•
动画片
艺术素材
•
国画
•
油画
•
书法
•
版画
•
素描
•
水彩
•
水粉
•
硬笔
•
印鉴
[12月31日]
多元生态 融合发展——2024年奥维云网家居产业峰会圆满收官
[12月31日]
徕卡相机公司庆祝徕卡首款35mm相机面世一百周年
[12月31日]
热烈祝贺黄江南书画家作品观云图2000万拍卖圆满成功
艺术知识
怎样用斧劈皴、拖泥带水皴、披麻皴、云头皴、雨点皴画石
(1)斧劈皴是侧锋用笔,有时蘸浓墨,有时蘸淡墨,可以用大笔皴,也可以用很多小皴笔表现石块的轮廓、明暗和质感,但笔触和笔触之间不重复,一次完成。 用斧劈皴方法画石,待皴笔干后,可以用含水较多的淡墨染暗部,以加强立体感。另外,用斧劈皴方法皴染后,可以再着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湿接染暗部,暗部颜色要和亮部不同,可以用花青,或在花青中加少许藤黄和墨,即螺青色 (2)拖泥带水皴是一种在矾宣纸或绢上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皴法的特点是连皴带染,也就是边皴边染。具体说,就是运用斧劈皴画山石时,先用较浓的湿笔勾轮廓,然后趁轮廓线未干时,再以较湿的浓墨或淡墨加皴,皴笔未干时又以淡墨...
[详细+]
2010/01/22 10:47:30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树叶有多少种画法
中国山水画中树叶的画法,可以分为点叶法和勾叶法,另外也有少量点勾相结合的画法,如介字间双勾点,椿树点间双勾。 点叶法有圆点类,如胡椒点、柏叶点等;平点类,如大混点、小混点、平头点等;下垂点类,如个字点、介字点、竹叶点、梧桐点等;上仰点类,如鼠足点、松叶点、仰头点等:其他如梅花点、椿树点等。 夹叶法也有几种类型:圆形、三角形、菊花形、介字形、个字形、半菊花形等。
[详细+]
2010/01/22 10:47:11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中国画形神
气韵生动 为谢赫"六法"的第一条。指人物的精神、气质、神态。有生气活泼之妙,是属于传神的最高要求,即今天所说的精神面貌,明代画家董其昌认为:“气韵生动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但气韵也不是绝对学不到,办法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手写生,才可补先天之不足。 谢赫六法所论是作为表现帝王将相、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气韵,是为当时的人物画立论成说的。后来人们对山水画、花鸟画,也都以此为第一标准,来衡量画作。作为人物画家,对不同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气质、生活动作和习惯,进行了解观察,就更为重...
[详细+]
2010/01/22 10:46:53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诗书画印纸笔- -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之性能,也决定着中国画的特色。中国画是运用绢和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彩。宣纸的渗性,毛笔的尖锥,使得笔锋无穷变化,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各种效法和描法,画法和笔法。 从写生到写意 国画在初学时以临摹作为入门的手段,...
[详细+]
2010/01/22 10:46:36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中国画色的处理
研漂 国画家如能获得一些原料颜色,可以自己加工自制。过去画家要通过淘、澄、飞、跌,手续繁复,现在主要用研、漂两法,研用瓷制的乳钵,漂用竹制的漂筒。 石青制法,用四青或滇青为原料,粉碎后边煮过去浮沫,提去泥滓,转到乳钵中研磨后再煮,冷却去水,另兑清胶化成的胶水搅和,然后把净液注入竹筒里,随搅随兑清水,使之自然沉淀,待于透后,把竹筒刨开,最上层谈者为四青,最底层是头青,中间为二、三青。石绿的制法相同于石青。 林砂、储石、花青的制作原料,过去在中药店中 可以买到。好的朱砂原料为晶面朱砂,同样光放置乳体中研细,倒入竹筒,再加清胶水,随搅随兑清水,再放...
[详细+]
2010/01/22 10:46:07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中国画墨法避忌
墨多掩真 用线法表现的结构叫“骨成”这些线是主干,有时主干画的不错,上墨时,好的生动的墨线被淹没了,这就叫做“墨多掩真”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主说,“盖墨用太多则失其真体,损其笔而浊”。 “真”指的是形象和用笔,大量用墨时,要注意染墨之处重于墨线,要注意留出“气眼”来有些意到笔不到的空点,看来似乎是画者的疏乎处,但这倒下是国画所要求的醒透点。 墨猪 墨猪是国画中的败笔,病笔,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难看的用笔呢,当你在演染人的衣...
[详细+]
2010/01/22 10:45:40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工笔画中用熟宣纸和用熟绢有什么区别?
熟绢最大的特点是比熟宣纸滋润、细腻。有些很淡很细腻的笔痕也会在绢上保留下来。所以用绢作画要非常小心仔细,颜色不能一次上得太重,以防不均匀。如需要上大面积纯净的底色时,颜色中要多调水,渲染时不能露笔痕,不要出水渍,如果染不均匀很难再用其他颜色或墨覆盖住。 熟宣纸不像绢那么敏感,出现笔痕或水迹等不均匀的地方,有时可用重色或墨盖掉。所以纸不如绢细腻。但纸比绢造价低,用起来也泼辣一些。绢比纸要结实,可以反复上色渲染,还可以清洗。纸比较脆弱,经不起繁多的渲染和清洗。
[详细+]
2010/01/22 10:42:02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纸的种类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牋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牋,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轻脆」,即其特性。 蜀牋: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牋,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
[详细+]
2010/01/22 10:41:48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国画的装框
静观有关国画的网络、图书、诸刊等媒体,几乎没有人对“国画框”进行研究探讨。这使我很郁闷,也很不安。作为有欣赏价值、陈列价值又有收藏价值的国画,首先是有她的商品价值。而作为完整商品的国画,其画与框显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另一方面,作为完整图案的国画,缺失了画框的衬托,即没有了轮廓、没有了均衡,也丧失了节奏,这样图案的概念就荡然无存。我们的画家和书法家,在提升画面本身的艺术价值的同时、在保证作品完整性的同时,是不是理所当然地该关心一下画配什么框的问题?因为这样才能保障“国画”这个商品的价值;这样“国画”才是一个完整...
[详细+]
2010/01/22 10:41:21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在绘画理论方面,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就提出“随类赋彩”作为评画标准。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及“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的技法讨论。唐宋以后画家,又提出了笔墨与色彩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很好地研究。 画家对色彩的运用,是随着欣赏色彩表现的感情而来。色彩的寒暖不同,给予人的感觉也不同。对色彩的感受,又和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审美观点、生活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画家在不同的思想基础、阶级感情和精神状态中,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喜爱和感受。 ...
[详细+]
2010/01/22 10:40:58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上一页
1
...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艺术知识
/导航
全部
国画
油画
书法
工艺美术
摄影
篆刻
鉴赏
收藏
保养
民间艺术
紫砂
雕塑
亲子相册
汲晗铭
年龄:
9
家乡:
山东菏泽
小涵涵
年龄:
3岁
家乡:
深圳
嘉多宝
年龄:
2岁
家乡:
南京
名家推荐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才艺培养
三首才流传开的2008童谣
孩子从小涂鸦好处多
五岁前学双语易患口吃
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资”
什么是宝宝成长"最佳期"
宝宝说话需掌握的技能
让孩子有悦耳动听的嗓音
能否成琴童家长因素有一半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少儿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SEYSW.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