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少儿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韩志冰官方网站
#
#
少儿艺术网
才艺培养
素质教育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运动游戏
听说读写
家庭教育
名人故事
民间传说
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成语故事
艺术课堂
首页
|
儿童故事
|
少儿教育
|
健康中心
|
童画秀场
|
艺术常识
|
网上课堂
|
名作欣赏
业界新闻
•
美术展讯
•
名家推荐
•
最新专题
•
名人访谈
•
艺术评论
名人故事
•
民间传说
•
历史故事
•
神话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成语故事
才艺培养
•
素质教育
•
行为习惯
•
性格心理
•
智力开发
•
运动游戏
•
听说读写
•
家庭教育
常见疾病
•
护理保健
中国风
•
水彩画
•
油棒画
•
版画
•
科幻画
•
装饰
•
线条
•
素描
•
速写
•
漫画
•
专场
美术理论
•
艺术技法
•
艺术知识
•
美术史论
艺术赏析
•
网上课堂
•
少儿美术
•
动画片
艺术素材
•
国画
•
油画
•
书法
•
版画
•
素描
•
水彩
•
水粉
•
硬笔
•
印鉴
[09月10日]
“漫游河上 45 度影像之旅” 百位摄影师定格古镇
[09月09日]
索尼微单十五周年:赋能高校教师,共促影像教育新实践
[09月08日]
艺术微喷廿载,定格时光印记--爱普生艺术微喷20周年线上征集令
美术史论
宋、清两代金石学对书法的影响及其背景分析(作者:崔树强)
一、引言 在纸张发明使用之前,中国古代的文字记载主要依赖三种方式:甲骨、金石、竹木简牍。但竹木简牍使用到南北朝末期已基本全废;而使用甲骨也仅限于殷商西周时期。再者,竹木年久易腐,甲骨也多用于贞卜;只有使用金石,自从三代以来,没有间断,其用特著,其寿特永。从出土情况看,甲骨与竹木简牍发现于19世纪末,而大量的出土以及研究乃是20世纪之事。金石则不然,其用途之广,数量之巨,上至达官仕人,下至田野村夫,俯拾即是,唾手可得。又金石的使用,在三代之间,有金而无石;秦汉以后,石多而金少,所以欲探究三代之史莫如金(及近代出土之甲骨),而欲探究秦汉以后之史莫如石。所以,自汉代以来,历代...
[详细+]
2009/09/10 11:58:03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何绍基篆书:兼论清代篆书的两大转折(作者:衡正安)
一、弁言 清代的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元明正统“帖派”在清代继续沿承,特别是清代前期更占主导地位,但至清中叶已成衰落之势,帖学的主流地位已逐渐被碑学所取代,并出现了一批碑学书法大家。理论方面有阮元、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等,书法家有邓石如、何绍基、吴让之、杨沂孙、赵之谦、吴大澂等,他们溯六朝碑版石刻而上,穷三代鼎彝之吉金,创造了不同于元明,也有别于唐宋的清代辉煌的“碑派”书法。随着碑学的振兴,从唐至清前期而不兴的篆书,经过碑派书家们的努力,使这一沉寂了近千年的书体,焕发了生机,不但诞生了许多篆书高...
[详细+]
2009/09/10 11:57:16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是“竵扁体”而不是“蜾扁体”:兼论陆维钊的“蜾扁体”(作者:衡正安)
徐铉所创的是“竵扁体”而不是“蜾()扁体”。那么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字形比较近。这两个字是左右结构,只是左边的偏旁不同,右边较复杂的部分完全一样;(二)字意少。据我们研究虽然这两个字《说文》上均有,但用法很少。“竵”字只见徐铉的“竵扁体”所用,还没有看到其他用处。“(蜾)”字也基本作蜾羸讲;(三)近现代对古代文献、书论的重新整理印行,将这两个字搞错。这一点非常严重,也是造成将“竵扁体”写成“蜾扁体&r...
[详细+]
2009/09/10 11:56:04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从吐鲁番文书和高昌墓砖文字看颜真卿书法的渊源(作者:崔树强)
艺术总是要发展变化的,在变革中蜕变,在蜕变中创新似乎是艺术发展恒久不变的规律。书法自然也不例外。魏晋二王书法风行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有着深刻而又广远的影响。南朝、隋朝一直没有脱离王氏书风的笼罩;到了唐代,由于唐太宗的极力褒扬,王羲之书法更是受到了时代的崇尚。但是,到了开元以后,书法审美风尚开始转变,追求丰腴肥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于是颜真卿、徐浩、苏灵芝等人皆力量沉着、笔实体肥,尤其是颜真卿书法的出现,被公认为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以来书法风格的重大转向,将书法审美引向了一个崭新的视野,标志着代表唐代博大气象的书法面貌真正确立,这就是所谓的颜真卿“变法”。颜...
[详细+]
2009/09/10 11:55:21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从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看书法由自然向自觉的转变(作者:崔树强)
一、 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 据史书记载,汉代善书法者从帝王皇后到王公大臣,从士大夫阶层到民间知识分子都不乏其人,其总数超过汉以前历代善书者总和,在书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书家群体。到了东汉中后期,在这个书家群体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书法在家族间的师承传授渐成风气,家族师承观念开始形成。张芝、张昶兄弟以草书名世,有“草圣”、“亚圣”之称;蔡琰书法得其父蔡邕真传;崔瑗、崔寔父子擅长章草;班固、班超兄弟精于篆书;张安世、张彭祖父子也工书。张敞尤好古文字,传于子张吉,吉传于甥杜邺,邺又传于子杜林,代代相传。 ...
[详细+]
2009/09/10 11:52:38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海外中国书法研究简介(作者:白谦慎)
作者按:2004年7月21日,我在长春市科技会堂向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以及辽宁省、黑龙江省的同道介绍了中国大陆以外的书法研究和创作的一些情况。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刊拟发表我的发言。由于当时没有录音,我只能根据当时准备的提纲来整理我的演讲。需要说明的是,文中不少内容是整理时补充进去的,补充时,我也参考了我以前发表的一些介绍美国收藏和研究中国书法的短篇文字。在我的演讲后,东北的同道们还向我提了一些当代书法的创作的问题,有些我尽了自己的能力作了回答,有些问题,对当代中国书法比我更为了解的丛文俊先生给予了回答。我因没有记录,所以无法整理出当时的问答以及我和丛先生的一些对话。不...
[详细+]
2009/09/10 11:49:06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开卷有益(作者:白谦慎)
友人约我写一篇短文,谈谈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书。搜索枯肠,居然想不出有什么书曾经对我有过特别重大的影响。从1978年上大学以来,我一直在大学里学习或工作,天天读书。如今说想不出特别有影响的书,只能说,读过的书和文章对我或多或少都有些影响,这也就应验了“开卷有益”这句老话。我现在的工作是研究中国艺术史,今天我写书和论文能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总有个由来。于是,我开始回顾这些年来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地走来的,哪些书、哪种类型的书可能对我产生过影响(记得起来的影响)。 1978年上大学后,很快就赶上了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和美学热。当时我是北大国政系政治学专业...
[详细+]
2009/09/10 11:48:25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学术眼光看傅山——访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白谦慎(作者:宁沁萍)
白谦慎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后赴美留学并获耶鲁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任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中国艺术史教授,2004年获终身教席。主要中英文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等。 2007年春节期间逛书店,一本名为《傅山的世界》的书吸引了我。拿起来翻了翻,介绍说是一本研究傅山书法的学术专著,所以就放下了。但实在是与其有缘,几天后,同事因工作需要从书店借回了一本,于是我有缘再捧此书。不承想,一看便被作者严谨的学术精神和飞扬的文采所吸引,认认真真地把它读了一遍。而更没有想...
[详细+]
2009/09/10 11:47:56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明清書法欣賞參考資料(作者:朱惠良)
明代書法(1368—1644)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檢自縊煤山,曆二百七十七年。在這近三個世紀中,朝廷諸皇帝都很喜歡書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後,即著手文治,詔求四方善書之士,充實宮廷,繕寫詔令文書等,進一步推動了習書之風。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極愛書法,尤其喜摹“蘭亭”,神宗自幼工書,不離王獻之的《鴨頭丸帖》,虞世南臨寫的《樂毅傳》和米芾的《文賦》。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視帖學,皆喜歡姿態雅麗的楷書,行書,幾乎完全繼承了趙孟頫的格調。明代亦如宋代般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其中...
[详细+]
2009/09/10 11:46:42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书法在何处辉煌(作者:张法)
当毛泽东静躺在精致的纪念堂里,再也不能用巨手写他那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的墨宝时,政治精英必须具备诗文和书法学养的千年传统最后地消失了,辉煌过数千年的书法艺术也因此被历史划上了迟到的句号:沦落为一种平平常常的艺术。在各门艺术中,书法的排行也很为靠后。其实,如果不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少从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当中国的精英阶层意识到世界绝不像国人几千年来所描绘的那样的时候,书法从文化高位的跌落过程就开始启动,不可逆转。 在古代的文化氛围中,用笔写字,不仅是写字本身,它与文化中的一切重要因素紧紧相关联。大如宇宙,奥如心灵,庄严职朝廷的典章制度,风雅如士大夫的闲情逸趣,通俗如民间的节...
[详细+]
2009/09/10 11:45:49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上一页
1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亲子相册
汲晗铭
年龄:
9
家乡:
山东菏泽
小涵涵
年龄:
3岁
家乡:
深圳
嘉多宝
年龄:
2岁
家乡:
南京
名家推荐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才艺培养
三首才流传开的2008童谣
孩子从小涂鸦好处多
五岁前学双语易患口吃
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资”
什么是宝宝成长"最佳期"
宝宝说话需掌握的技能
让孩子有悦耳动听的嗓音
能否成琴童家长因素有一半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少儿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SEYSW.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