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少儿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韩志冰官方网站
#
#
少儿艺术网
才艺培养
素质教育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运动游戏
听说读写
家庭教育
名人故事
民间传说
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成语故事
艺术课堂
首页
|
儿童故事
|
少儿教育
|
健康中心
|
童画秀场
|
艺术常识
|
网上课堂
|
名作欣赏
业界新闻
•
美术展讯
•
名家推荐
•
最新专题
•
名人访谈
•
艺术评论
名人故事
•
民间传说
•
历史故事
•
神话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成语故事
才艺培养
•
素质教育
•
行为习惯
•
性格心理
•
智力开发
•
运动游戏
•
听说读写
•
家庭教育
常见疾病
•
护理保健
中国风
•
水彩画
•
油棒画
•
版画
•
科幻画
•
装饰
•
线条
•
素描
•
速写
•
漫画
•
专场
美术理论
•
艺术技法
•
艺术知识
•
美术史论
艺术赏析
•
网上课堂
•
少儿美术
•
动画片
艺术素材
•
国画
•
油画
•
书法
•
版画
•
素描
•
水彩
•
水粉
•
硬笔
•
印鉴
[04月15日]
佐贝伊徳之上——编织共同想象之网
[04月14日]
STORM XT52等3个产品斩获NAB年度产品奖
[04月14日]
泰国前国会主席颇钦收藏中国紫砂艺术家袁国强作品
艺术趣闻
常遇春墓石马脱队26年:尽早恢复文物原貌
“明代开国功臣常遇春墓的石马,是不是放错了地方?”最近,有文物爱好者发帖询问。记者查看后发现,常遇春墓的石马放置得的确与众不同。神道是古代高规格墓葬的重要部分,两侧一系列石像的排列也颇有讲究。但在紫金山上的明初功臣常遇春墓,神道上一对石马却离开“石像队列”,各向两侧偏离了20多步远。记者了解到,这可能是20多年前配合城建,迁移神道时出的小差错。但文保专家呼吁,作为明孝陵一部分,常遇春墓“贵为”全国文保单位,这对石马应尽快“归队”。 朱元璋时代的军方“二号人物”常遇春,600多年后,他的陵墓仅存坟茔、墓碑与神道石像。发帖者认为...
[详细+]
2014/02/23 15:44:36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国企高管收受他人所赠玉石:案发后当灾石扔掉
某国有企业被骗两个多亿资产,表面上看,是找错了生意伙伴,而且该企业一领导莫某也没有被追究任何责任,换个地方继续当领导。不过,当骗子落网,一张腐败网络逐渐浮出水面。莫某作为该国企负责人,并非简单被骗,而是先后收受了骗子50万元人民币和一块玉石。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经扬州仪征市检察院提起公诉,莫某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通讯员 扬检轩 现代快报记者 陶维洲 执法人员找上门 他耍赖不肯走 去年6月20日上午10点,仪征市检察院反贪局的3名工作人员,来到该国企位于天津...
[详细+]
2014/02/23 15:43:33
来源:
现代快报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贾平凹书法作品的防伪奇招
和古今许多文人雅士一样,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有在自己书画作品上钤盖名章和闲章的雅好。不同的是,贾平凹的名章虽然有很多枚,闲章却只有一枚,还是他设计好请朋友镌刻的。虽然他很喜欢这枚闲章,也只是偶尔拿来一用,更多的时候则用名章。 贾平凹之所以不大使用闲章,原因有两个:一是他自己不会刻,如果总请朋友刻,会给对方添麻烦;二是在作品中已抒发了胸臆,如果再钤盖闲章,倒有画蛇添足之嫌。 对于使用名章,贾平凹这样解释:名章就是信物,在作品钤盖上作者本人姓名的印章,既有对作者自己作品的认可,也有...
[详细+]
2014/02/23 15:40:19
来源:
西部在线
编辑:
少儿艺术网
透过字母看风景:艺术家描绘的英文字母风景画
在大英博物馆中有这样一组藏品,乍看上去,它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英文字母,但走近观瞧,字母中却别有玄机——每一个字母都是一幅精美又独具特色的风景画。 这组画的作者是英国艺术家Charles Joseph Hullmandel。1789年,他降生在了伦敦,也是在这里,他从事着版画创作,直至去世。 在19世纪英国的版画发展史上,Hullmandel是不可或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名字出现在了许许多多的版画印刷品上面。他还发明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启迪了浪漫主义风景画家约瑟夫·玛罗德·威廉·...
[详细+]
2014/02/23 14:07:14
来源:
新浪收藏
编辑:
少儿艺术网
30年文物命运:文物收购形成过两次巨大规模
这30年间,文物收购形成过两次巨大规模。前一次是公私合营以后,出口公司一个收购站,一天就能收上来两卡车,之所以要收这么多,是为出口换取外汇。第二次是1978年“文革”结束后,全国各地来北京送货的农民排成队,有时一天能收三卡车。收购员每天从财务科取200元,下班时交账,多退少补,一般情况下200元可支付一天的收购。 收藏权取消 1950年,刚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就颁布了文物保护的法令和办法——《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各地都逐渐颁布了地方法规,并成立了文物...
[详细+]
2014/02/23 14:04:11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农民建起世界纽扣博物馆
文/片 本报记者 李军 纽扣,人人皆知,但你见过纽扣博物馆吗?在阳谷县大布乡大布村,普通农民布建芳历时二十余年,奔波几万里,收藏了近20万枚纽扣,是世界纽扣收藏吉尼斯纪录保持者,在农家院建起了“世界纽扣博物馆”。 吉尼斯纪录保持者 20日,记者来到阳谷县大布乡大布村,一打听“纽扣博物馆”,村民便热情地给记者指路。在一个普通的院落大门上,还贴着“纽扣博览”的大红春联,走进这个看似普通的院落,里面却别有洞天! ...
[详细+]
2014/02/23 14:03:07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澳大利亚男子散步捡到巨型蓝宝石:重753克拉
2月21日,据环球时报网消息,据澳大利亚《新快报》2月20日报道,澳大利亚昆州Emerald一个名叫“宝石地”(Gemfields)的地方有一名男子无意中捡到一块石头,后来发现这是一块重达753克拉的蓝宝石。 报道称,这块石头比一个高尔夫球还大,已经被命名为“蓝宝石公主”(Sapphire Princess)。来自宝石公司Pat's Gems的帕特•怀恩(Pat Vine)是其中一位最早目睹这块宝石的人。 怀恩说在她从事珠宝交易的40年中,只看见过四五块那么大的宝...
[详细+]
2014/02/23 14:00:57
来源:
时报快讯-证券时报网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浙江农民河中捡来百余文物:最早溯至新石器时代
中新网湖州2月21日电(见习记者 肖娜 通讯员 吴静)历经千年洗礼的石斧,满布青锈的锋利箭镞,跨越明清民国的成串铜钱,当这么一堆宝贝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多数人会忍不住惊叹。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么多宝贝竟然是湖州市安吉县一位普通农民在河中捡来,并无偿捐献给博物馆的。经专业人士初步鉴定,这批器物属于文物范畴的共100余件,多数来自春秋战国和明清时期,其中一件石斧则被判定为新石器时代器物,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历史。 据了解,捐献者名叫吴德林,今年65岁,是一位热衷“古董”收藏保护的普通农民。 ...
[详细+]
2014/02/23 13:58:19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于右任:民国吃家
◎二毛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1月出版 自古以来,美食很大一部分是名人、文人墨客、民间推动的,这一点在民国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民国吃家》是一部关于美食的故国风情录,它从美食写到食事,从食事写到人生,名人的饮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内涵,人与食的缱绻深情,久远的历史风貌,亘古未变的生活气息。作者二毛是《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在他看来,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
[详细+]
2014/02/23 13:55:47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新旧大酒碗见证中美交往历史
人民网华盛顿2月20日电(记者李博雅) 1784年2月22日。这一天,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迎来了他52岁生日。历史的巧合送给了他一份礼物——美国前往中国的第一艘商船“中国皇后号”在华盛顿生日这一天,从纽约港泊出,载着银器、皮草和西洋参,历时九个月到达了中国珠江沿岸。几个月后,满载而归的“皇后号”的船舱里是精美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众多瓷器中,有两只大酒碗,碗壁上描绘了美英等国商人在珠江沿岸商行区内的繁忙景象——珠江、商行、货栈、星条旗、米字旗——在那个还没有相机的时代,景德镇的陶瓷工匠们将广州通商口岸的独特风貌在大酒碗壁上再现了出来。大酒碗随“中国皇后号”回到美国后,进入...
[详细+]
2014/02/23 13:54:31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上一页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艺术趣闻
/导航
全部
环球
名人
收藏
拍卖
科技
鉴赏
文物
市场
建筑
文化
历史
亲子相册
汲晗铭
年龄:
9
家乡:
山东菏泽
小涵涵
年龄:
3岁
家乡:
深圳
嘉多宝
年龄:
2岁
家乡:
南京
名家推荐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才艺培养
三首才流传开的2008童谣
孩子从小涂鸦好处多
五岁前学双语易患口吃
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资”
什么是宝宝成长"最佳期"
宝宝说话需掌握的技能
让孩子有悦耳动听的嗓音
能否成琴童家长因素有一半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少儿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SEYSW.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