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孔小瑜:朴实为人 真诚为艺

        作者:颜如玉2024-12-01 09:06: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百事如意(国画) 1931年 孔小瑜


          孔小瑜早期活跃于上海艺坛,20世纪50年代起长期在安徽从事艺术创作与教学工作,他一生勤于绘事、以身立教,以博古花卉饮誉艺坛,是20世纪安徽美术发展历程中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近日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展的“古鼎天香——孔小瑜艺术展”,以“海上岁月”“传承出新”“授业传道”“根植江淮”四个单元110余件(套)精品力作,全面展现了孔小瑜60余载笃诚勤朴的艺术人生。

          家学渊源 天赋自成

          孔小瑜(1899—1984),出生于浙江慈溪孔家村,祖籍山东曲阜,是孔子第72代世孙。他的艺术道路启蒙于家学传承,孔家习画可追溯至孔小瑜祖父孔杏荪。孔杏荪为清末武官,喜爱作画。孔小瑜的父亲孔子瑜喜爱交友,擅画博古图,并以此谋生。孔小瑜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展露出在绘画上的兴趣与天赋,后由其父好友王一亭代开润笔单,开启在上海的职业画家生涯。

          展览第一单元“海上岁月”聚焦于孔小瑜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早期作品,特别展出了其父孔子瑜的作品作为比照。孔小瑜善于强记默写、目识心记,无论古董器物还是花鸟鱼虫,都能下笔成形,且神形兼备,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面貌。

          从其两幅博古小品中可以看出,孔小瑜笔下的器物花卉虽栩栩如生、精妙入微,却不似工笔勾勒之法,线条清晰且根根分明,他的画面属小写意,细观之可见笔墨之间意趣盎然,皴擦点染极其讲究,水墨氤氲变化,似像且不拘泥于像。

          崇师习艺 传承出新

          孔小瑜在上海时,曾着力于对任伯年作品的研究,他遍寻任伯年真迹,反复临摹学习,其人物画创作颇得任氏笔意。

          如作品《细肋胡羊卧苑沙》,由孔小瑜好友吴徵题款,牧童与羊的形态自然,继承了任伯年的笔法面貌。人物画为孔小瑜作品中容易被忽视的题材,他的人物画创作表现形式多样,有较为常见的诗意图,也有仕女图、寓言故事等题材的作品。

          孔小瑜早期活跃于上海,与唐云、钱瘦铁、吴湖帆、陆俨少、邓散木、郑午昌等交往密切,他曾参与当时上海私立美术学校,如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的教学活动,也曾加入九九消寒社等社团,探讨绘画革新,参加展览会活动。在当时的上海,画家执教于私立学校、参加艺术社团及展览会是较为普遍的社会活动形式,部分画家可能同时参加数个社团,并在活动期间进行绘画创作上的交流。

          展览第二单元“传承出新”主要展出孔小瑜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作品,其中人物画及合作作品数量较多。孔小瑜在此期间着重于研究国画对色彩、明暗、透视等的运用。与早期相比,他对互补色、对比色的运用更加精到,也更注重冷暖色的微妙处理及器物的光影关系,但创作整体仍是延续中国画的创作传统,保留了传统绘画的笔墨特征,是对传统表现形式的革新。

          授业传道 言传身教

          1955年,孔小瑜与陆俨少、宋文治、徐子鹤、方雪鸪等为支援安徽文化建设前往合肥,后来,陆俨少与宋文治分别因参加上海及南京画院建设未能成行。他来到合肥后,先参加了安徽农业展览馆的建设工作,后于1956年任职于安徽艺术学校。

          孔小瑜任教于安徽艺术学校20余载,为安徽艺术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与艺术工作者,其中不少学生后辈仍是现今安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在教育事业上的专注和顺应时代之需使得孔小瑜的创作题材发生转变,博古画不再是重心,花鸟画成为主体,其中课徒画稿的创作成为一大亮点。

          孔小瑜在教学中强调目识心记,教导学生能通过观察和摹写掌握写生技能。他所创作的课徒画稿题材广泛,且作不同笔墨表现形式下的动植物形象,并附上创作步骤,极其精美珍贵。展览第三单元展出了一批珍贵的课徒画稿,是孔小瑜为安徽艺术学校教学所作。

          笃勤无私 根植江淮

          孔小瑜来到安徽后,先后任职于安徽艺术学校、安徽省美协、安徽省书画院,他笔耕不辍、紧跟时代,创作了大量大尺幅高质量的美术作品。他与萧龙士、光元鲲、童雪鸿、王石岑等安徽名家交往甚密、亦师亦友,海派气息与江淮文脉交流融合,使其晚年画风更趋雅丽厚重、洒脱奔放。

          孔小瑜后期作品更加贴合时代,与社会建设发展紧密结合,且角度贴近生活,有着强烈的个人特色。如1956年所作《四季瓜果图》,作品描绘品类繁多的四时佳果达23种之多,其中包括当时较为少见的品种,如菠萝、杨桃、哈密瓜、荔枝等,反映了当时经济的蓬勃发展,更多新奇水果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地域文化的碰撞往往赋予艺术创作新的活力。徐子鹤、萧龙士、王石岑、光元鲲等地域名家给孔小瑜的绘画创作带来新的养分与灵感,后期他的作品创作题材更加轻松多变,笔墨相较早期更显率意淋漓、古雅质朴,是其长居江淮大地后自然而然的融合与转变。

          孔小瑜晚年仍继续坚持博古画创作,与其早期博古画创作相比,后期画面构图更加简洁,多以古鼎和牡丹组合为主,笔墨运用更加酣畅淋漓,鼎的古朴庄严与牡丹的娇艳相辅相成,大气高雅,更显富贵繁荣。

          孔小瑜晚年曾两次担任安徽省人大代表,并以83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孔小瑜的艺术成长轨迹是中国近现代传统绘画演进的一个缩影。他朴实为人、真诚为艺、虔心从教、笔墨紧随时代,在安徽乃至全国美术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为安徽省美术馆助理馆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94(s)   1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