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
在吉林省博物院,有一个住单间展柜的“镇馆之宝”来头不小,它就是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
带钩为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之挂钩,古时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的。带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战国时期到汉代广为流行,魏晋南北朝时逐渐消失。古代带钩首先是实用品,主要用来结带;其次,制作精美华丽的带钩是贵族及文人武士身份的象征。
“丙午神钩 君必高迁”,这件刻有祝福的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于1968年出土于吉林省榆树市刘家乡福利村,是汉中央王朝赐予夫余国贵族的遗物。
夫余国是濊貊人在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长春、吉林一带建立的古代王国,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建国,至公元494年灭亡。大约600年的时间里一直隶属于中原王朝,是中原王朝统辖下的地方民族政权。
带钩长15.7厘米,是国家一级文物,造型精美,铸工精巧,加之通体错金银,镶嵌宝石,是一件罕见的汉错金银工艺珍品。
带钩首部为兽首,似龙非龙,两眼各镶一颗红色石珠,前额嵌一绿松石,羽用金银丝错成。钩身作鸟喙神人,眼窝嵌蓝色宝石,额前镶一滴水状绿松石,双手抱鱼,作吞食状。
鱼身通体以金丝填成鳞片,体侧嵌二银片,似滴水状。鱼置于神人怀中,能上下活动而不脱出。尾部作凤尾,分三股,一股下垂,两股卷曲,口含一蓝色宝石;双足、双翅卷曲向后成环形。
带钩背面中部有一凸起的圆钮,钮面错银,作卷云状,中心嵌一红宝石。上部腹面错金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八字。下部饰飞凤,头足错金,翅、尾和体部错银。“丙午神钩”浑身镶嵌了11颗宝石。
有关带钩手抱鱼的造型,曾有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认为带钩上的这个神人属于形象凶恶者,具有镇邪驱魔的用意。
带钩上的神人就是传说中尧时“四凶”之一的驩头,其原形为鸱鸮,既能避邪,又能避兵;其手抱鱼形,既是驩头的特征,又有趋吉的意义,其铭文也是一段吉语祝辞。
清朝人阮元在《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一书中,记载了一件“丙午神钩”,跟这件带钩基本相同,就是铭文少一个“必”字,而且是用银丝错成。但阮元所说的那件带钩,至今下落不明。
(文图由悠游吉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