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晋代蛇钮金印

        作者:连晓芳2025-01-20 09:02: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武汉博物馆供图

          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人们在封存和传递物件时,为防止中途被人打开或拆动,会先用绳子扎住物件,再用泥封口,最后在泥块上盖上印记,这就是最初的印章。随着时代的发展,印章逐渐被赋予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收藏于武汉博物馆的晋代蛇钮金印,历经千年岁月,仍不失沉着雍容的本色。

          这枚蛇钮金印长、宽、高均为2.2厘米,重约86克,由纯金打造而成。钮部是一条蛇的造型,呈拱桥状,双眼凸起,身上的鳞片清晰可见。蛇钮金印凿痕清晰,呈现明显的“V”型口。印文“晋蛮夷归义侯”分为三行,是篆刻阴文。

          该印的发现极为偶然。20世纪60年代初,为扩充藏品,武汉市文物商店定期到湖北省各处收购社会流散文物。一次在湖北恩施开展的征集工作中,一个当地农民拿着一枚黑色方印前来询问。根据方印的形态、重量等特征,现场工作人员初步认定它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于是成功收购。文物专家对这枚印章进行鉴定时,发现印章表面隐隐透出金色光泽,于是尝试对局部进行适当处理,进而发现,原来印章表面的黑色物质为长时间埋藏地下而生出的一层色浆。除去色浆后,印章显露出精致璀璨的庐山真貌。

          从古代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印钮的形状看,动物形象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生活区域和习俗。以魏晋时期为例,当时中央朝廷对居住在北方草原地带的羌、氐、鲜卑等民族,多会赐予驼钮或羊钮印,而对生活在南方湿润地区的则赐予蛇钮印。

          这枚纯金打造的蛇钮“晋蛮夷归义侯”印章,应是当时晋朝政府为安抚南方归顺的少数民族,而向其首领颁赐的信物。可以说,这枚金印是两晋时期民族大融合与民族政策的实物见证,对研究当时的少数民族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91(s)   1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