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以“顺文化”IP为引擎 泰顺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

        作者:周向力2025-03-04 08:32:23 来源:美术报

          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县域文旅如何突破资源禀赋的局限,实现从“地理边缘”到“文化中心”的跨越?浙江省泰顺县以“走走泰顺,一切都顺”文旅IP为支点,交出了一份兼具创新性与示范性的答卷。作为“中国廊桥之乡”与“国家级生态县”,泰顺以“顺文化”为核心,通过系统性挖掘地方文化基因、艺术化重构文旅场景、数字化拓展传播边界,不仅重塑了县域文旅品牌,更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产业、生态反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顺文化”IP:从挖掘到蝶变的发展历程

          曾经,“山高路远、浙南边陲”是外界对泰顺的刻板印象。如今,“走走泰顺,一切都顺”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文旅IP。这一巨大转变的背后,是泰顺以“顺文化”为核心,构建的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模式。2019年,泰顺县委、县政府从县域名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吉祥寓意切入,结合“顺文化”内涵,提出“走走泰顺,一切都顺”的口号,开启了文旅IP建设之路。泰顺以廊桥文化、生态资源和非遗技艺为根基,打造了“五顺”系列文旅产品,涵盖顺食、顺宿、顺礼、顺艺、顺集。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旅游消费场景,还成为传播“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播推广方面,泰顺构建了多元化传播矩阵。通过高铁冠名提升品牌曝光度,利用短视频营销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举办各类节庆活动聚集人气。其中,文旅微短剧、城市形象宣传片、原创音乐MV等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良性闭环。泰顺还注重与高校、设计机构合作,开发“顺礼”系列文创产品。将木拱桥营造技艺、提线木偶戏等非遗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既传承传统工艺,又符合现代审美。同时,联动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打造“顺礼”标准化体系,开发百余款产品,并优选“十大顺礼”亮相各类展览活动。2024年,“顺礼”登上青科会等国际盛会,百家宴、采茶舞曲等元素亮相春晚,进一步提升了泰顺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泰顺的“顺文化”IP建设,本质上是对文化符号的价值重构。“顺礼”系列产品就是典型代表,它承载非遗技艺,通过包装传递“顺遂安康”的美好寓意,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意义的追求,构建了“符号—场景—价值”的转化链条,为县域文旅IP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

          沉浸式文旅: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泰顺文旅的一大特色,是将艺术设计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入游客体验,构建了“视觉—场景—传播”一体化的沉浸式文旅生态。在视觉形象塑造上,泰顺发布全新城市标志,融合古廊桥、碇步桥与水系元素,形成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美学的视觉符号,并广泛应用于文创产品、公共景观等领域。“顺礼”产品设计同样独具匠心,“顺茶”礼盒融入木拱桥榫卯结构元素,采用可降解竹纤维材料包装,装饰上运用青瓷釉色与山水纹样,强化了“顺文化”的视觉辨识度。“顺陶”系列与当地陶艺工坊合作,将泰顺山水纹样烧制于器皿表面,游客扫描二维码可观看制作过程短视频,实现“产品即故事、消费即体验”。在场景打造方面,泰顺构建了“空中看山水、地面品人文”的多维体验。廊桥文化园的互动装置、氡泉疗养区的艺术装置,以及低空经济中的直升机观光、无人机露营等新兴业态,让游客从不同角度感受泰顺的魅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沉浸式文旅添砖加瓦。泰顺开发VR虚拟导览系统,游客可在线“云游”廊桥与古村落;扫描二维码能观看木偶戏表演幕后故事;景点公园利用AR技术展现AR游船秀和虚拟孔明灯祈福活动,让传说场景和历史人物“走进现实”。此外,大数据分析技术助力景区优化路线规划与活动安排。泰顺的实践表明,县域文旅的沉浸式转型要以艺术提升审美价值,以科技增强互动性,实现“文化可感知、体验可留存”。

          “文旅+”模式:产业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泰顺的文旅发展并非孤立,而是与交通、农业、生态保护等领域深度联动,形成“文旅+”的产业融合生态圈。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文旅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产业协同上,“文旅+农业”模式成效显著。泰顺推出茶园观光、茶艺体验等项目,带动茶产业链年产值达20亿元。2024年,“顺茶”产值超5亿元,“三杯香”品牌价值超24亿元,助力泰顺向现代茶产业强县迈进。客货邮融合线路打通农产品出山“最后一公里”,司前畲族镇借助“顺礼”品牌包装当地特产,通过文旅节庆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超百万元,实现“卖风景”与“卖产品”双赢。泰顺注重生态保护与文旅开发的平衡,推广低碳旅游、建设智慧景区,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设计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2024年,泰顺整合多方力量,打造“康旅养生、体育赛事、乡野采风、非遗体验、研学实践”等赋能产品链,实现从“文旅+”到“+文旅”的转变,释放了文旅产业的综合效益。

          未来展望:深化突破,迈向全国经验

          泰顺的文旅融合发展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未来仍将在多个领域深化突破,从县域样本走向全国经验。在文化IP的系统化运营与品牌输出方面,继续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联合高校与智库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对廊桥营造技艺、畲族民歌等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建档,开发标准化课程体系,向其他地区输出“非遗活化”经验。推动“顺文化”IP的品牌授权合作,与影视公司合作拍摄文旅宣传片,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与场景迭代方面,加大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的应用,开发数字文创产品,拓宽盈渠道。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打造演艺模式“泰顺夜游”项目,拓展景观与光影艺术结合,形成夜间经济新增长点。探索线上文旅新形态,发行“数字廊桥”等数字藏品。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实现古廊桥视频监控设备全覆盖。拓展“文旅+教育”专项政策,鼓励学校组织研学旅行,将廊桥文化、生态保护纳入课程实践;与体育部门合作开发山地马拉松、溯溪探险等赛事,打造“户外运动之都”品牌。鼓励居民参与文旅内容共创,形成三方共建模式。设立“顺文化创意基金”,资助村民开发乡土手工艺品;开展“泰顺故事征集大赛”,邀请游客与居民共同创作短视频、游记等内容,丰富IP内涵。设立文旅人才专项基金,吸引专业团队入驻。(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规划2024年度“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研究成果)

          周向力(浙江外国语学院)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26(s)   1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