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90岁的郝萱林正在给市民、游客展示剪纸手艺
山东淄博烧烤迎来八方游客之后,淄博市文化馆也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
游客不远百里、千里来到淄博,除了吃一顿烟火气十足的烤串儿之外,还会在这座城市四处转转。淄博市文化馆建在城市新区的中心位置,与中国陶瓷琉璃博物馆“背靠背”,跟知名“网红”海岱楼的距离也就5分钟车程。天时地利的条件让淄博市文化馆站到了聚光灯下,迎来比兄弟城市文化馆更多的观众。馆内干部职工更是抖擞精神迎接这波流量,以创新的手段丰富内容,用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彰显这座城市的文化气韵。
3月25日,春日里的一个普通星期二。阳光明媚,淄博市街道两侧的花朵开得正艳。中国陶瓷琉璃馆内的一楼到四楼,游客比肩接踵,颇有年节假日的感觉。
游客张辰梁从北京自驾过来,同行的是他一家五口。“知道淄博烧烤夏天排队,我们选择错峰出行。”张辰梁坐在中国陶瓷琉璃馆二楼的沙发上,望着面前不断经过的观众感慨地说:“看来淄博旅游没有淡季。”
中国陶瓷琉璃馆是淄博烧烤带火的首批景点。为抓住流量,淄博市文化馆经过多方协调,在中国陶瓷琉璃馆的出口位置搭建“就在淄博”城市艺术SHOW舞台。国画创作展示、非遗体验、充满青春旋律的街舞……淄博市文化馆将社会各行各业的文化志愿者发动起来,为外地游客展现更具活力的淄博。2024年,“就在淄博”城市艺术SHOW舞台共举办活动近150场次。
展示城市艺术气息的同时,淄博市文化馆希望将游客吸引到馆内,使其更全面地感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及特色。
在淄博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年近90岁的郝萱林正在给市民、游客展示蒲松龄人物像作品。6岁开始,郝萱林跟随外祖母和母亲学习剪纸。80多年过去,郝萱林的剪纸手艺已经出神入化。
作为淄博剪纸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年近90岁的郝萱林仍然坚持参加非遗展示活动。她说:“淄博市文化馆给了我这么好的舞台,一天不来都觉得可惜。”
以前,得益于淄博市文化馆的牵线,郝萱林在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八小学教授剪纸技艺,已坚持了14年。“现在,我岁数大了,怕学校负责人担心,有时候就让徒弟替我上课。”郝萱林说。
“学非遗技艺让人年轻。”这是郝萱林常说的话。在淄博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驻点这么多年,她为无数市民、游客展示淄博剪纸的魅力。最近,她又剪了一套“哪吒”和“淄博烧烤场景”的作品。老人说:“希望游客来到淄博市文化馆,能感受这片土地的文化厚重。”
淄博市文化馆内,还有一处名为“齐传承·淄博非遗特色课堂”的文化空间。每到周末,这里人头攒动,挤满了来上非遗公益课程的孩子与家长。淄博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邓永才告诉记者,每堂课20名学员,课程发布之后大家网上报名,先到先得。他说:“别小看这20个名额。每一堂课,都是非遗传承撒出去的20粒种子。”
算起来,邓永才在非遗岗位已经工作了10多年。“以前人们聊起非遗,多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现在,大家普遍意识到这是民族文化的宝贝,是人无我有的特色资源,大家对非遗的态度更加敬重。”邓永才说。
从淄博市文化馆出来向北眺望,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映入眼帘,那里是海岱楼,是淄博市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拍照“网红”景点。2024年,淄博市文化馆在海岱楼钟书阁建立文化驿站,常态化开展音乐、舞蹈、戏曲等公益培训。海岱楼门前的露天剧场也被淄博市文化馆充分利用,在夏天为市民、游客举办“文悦淄博”展演。
淄博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张雅娜一直鼓励全馆干部职工思考“嵌入式”服务的新模式,在她看来,“嵌入式”的本质就是文化馆要走出自家小阵地,哪里有文化服务的需求,就把优质资源分发到哪里。
张雅娜介绍,今年淄博市文化馆将深化“开门办馆”的理念,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同时,聚焦文化旅游消费提振主题,用好省级层面的好政策,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持续发力,探索用“常新的文化服务”为旅游业的长红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