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AI不是取代书法,而是推动发展

        作者:李朝晖2025-06-28 09:24:12 来源:美术报

          AI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AI的迅猛发展,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艺术界域来看,传统的艺术思维和生产方式与现代革命性技术的直接碰撞,让当代的人们似乎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当人们看到AI艺术作品的时候,一方面,人们感叹AI技术的强大而充满好奇与期待;另一方面,人们不免担忧自身价值可能受到AI的冲击而处于焦虑之中。不过,兴奋与阵痛交织过后,艺术界已是逐渐理性地去面对艺术与科技与新时代的深度融合。而在这具有革命性的AI时代,作为书法工作者,亦是应该以积极且理性的心态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需要书法家认真思考。

          其一,书法创作更加注重体现个性化与书写性。AI书法作品的生成,具有零门槛、瞬时成就的特征。书法家苦心经营数十载,往往才能自成一家面目。AI只需被输入相关指令,瞬间便可写出雷同风格。这对书法家不免产生心理上的冲击与影响。而要改变这一局面,书法家就需要对AI的书写特点有一定了解。AI的书写往往以“拼接”“集字”等方式来完成。虽然已有通过对于书法家书写行为的模仿具有某些创造性,但是AI书法易趋程式化,缺乏思想与情感,是“冰冷”的书写。AI时代,书法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力求超越程式化。摆脱依赖集字创作,通过不懈努力,真正做到灵活、系统地掌握书写规律,达到自然书写的自由境界。同时,书法家必须让自己的创作活泼化、人性化。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这里所谓的人性化即是关于审美观念而言的。书法创作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充分体现人的情感。唯有如此,书法创作才可能更为活泼、更具温度、更加丰富,书法作品才可能更好地彰显书法家的个性。其实,当书法作品能够尽显书法家的性情与意趣,能够尽显书法家对于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并将其典型化、鲜明化之时,书法创作是可以具有超越性的,是可能超越时代、超越技术束缚的。当然,书法家情感的丰富化与个性化,是需要积累丰厚的学识修养作为支撑的。

          其二,研习书法可以充分运用AI的辅助功能。目前来看,AI书写能力的获得,是通过深度学习经典书法资料,以具有模仿书法的线条、结体、布局等形态,乃至书法家的书写方式等行为。AI的智慧不仅仅在于对不同书法风格进行模仿,它还能够基于大数据生成新的图式与内容。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的相关功能将会越来越强大。当前,基于某种风格的AI书法作品,在整体上与原作相比已可达到乱真的程度。AI修复也逐渐成为保护书法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AI书法功能的不断强大,必然对书法家的自我价值认同形成冲击。然而,AI对于书法界域的这种入侵,同时亦给书法的研究与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AI广泛的数据资源,智能化的检索系统,互动式的研习体验,可以让书法家更为广阔、更为真切地感悟书法经典。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书法创作与AI进行互动式交流,通过AI来对自己的书法实践作以“X次”的优化与改进,直到作品效果满意为止。这种对书法进行学习、研究、创作的方法,即所谓“AI+书法”模式。相较于以往,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历史地看,艺术与科技常常是相辅相成的。书写材料制造技术的发明与改进,就曾推动书法艺术走向高峰。照相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就曾促使现代艺术流派的诞生。实际上,作为书法工作者,能够见证AI时代的到来并置身其中,应该是非常幸运的事。正是AI对于当代书法现状的冲击,为书法家树立了一个标杆,使书法家能够察觉自身的短板与缺陷。当书法家以积极且理性的态度适应AI时,作为辅助工具,AI又能富有成效地助益书法家改善这些短板与缺陷。如此看来,AI不是来取代书法等艺术形态的,而是来推动它们发展的,甚至可能是具有变革意义的发展。

          李朝晖(硕士,从事书法研究)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40(s)   1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