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 行草书游西山诗三首 17×50cm 纸本 1552年作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11月11日,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主办的“停云艺脉——文徵明家族书画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启幕。展览共分为“风流千载”“林泉之胜”“意中乐事”“春风常在”“燕坐咏歌”五个部分,系统地呈现文氏家族十位成员文徵明、文彭、文嘉、文伯仁、文震孟、文从简、文震亨、文俶、文果(超揆)、文点的艺术成就。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观众能够客观认知文氏家族在明清绘画构建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家族谱系在文化传承中的历史意义。展览展示文氏家族在艺术面貌、风格传承、技法演进等方面的多维图景,反映岭南对江南书画的欣赏与递藏。
明代中期,生于苏州(古称吴门)、活跃于江南地区的文徵明(1470—1559年),以其卓越的绘画和书法成就,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成为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还被公认为明代小楷创作的巅峰人物。
文徵明绘画以山水闻名。在业师沈周的言传身教之下,文徵明广取前贤,上至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下至元代赵孟頫及“元四家”,集各家之大成。文徵明作品既有细谨秀润、绵密婉约之态,又具简洁高古、苍劲豪迈之气,后世将这两种风格分别归纳为“细文”与“粗文”。其青绿山水师法赵孟頫等,发展出小青绿和重青绿两种形式。文徵明绘画素养全面,除致力最深的山水画外,其花鸟画虽存世数量不多,但亦不乏精品。其花鸟画于自然流露间见匠心,秉持以主观意趣融摄客观物象的艺术理念,在沿用传统勾勒晕染技法的基础上,大胆融合水墨写意与没骨画法,强调书法用笔,借笔墨特性传递审美意涵,以诗书画一体的形式,彰显理性谨严又含蓄深邃的文人意趣。其书法常以自作诗为文辞内容,可谓诗书合璧,既是视觉艺术作品,又是古代文学实物史料。
文氏家族浸润于江南闲适生活中,将纪游、园林、品茗等日常场景化为创作题材。文徵明的纪游图往往以吴地山水实景为主题,展现淡泊高雅的文人情趣。其山水画被文派画家不断仿效,蔚然成风。据悉,该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将持续展至2026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