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刘品三、刘晓玉吉州窑艺术作品展举办

        作者:吴华2021-05-02 06:54:38 来源:中国艺术报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谱”

          瓷板中可爱的狐狸、浅淡的底釉上深色的剪纸纹样、充满神韵的动物捏塑、鸟雀与梅花相映成趣……4月28日,“瓷路吉州花开东莞——刘品三、刘晓玉吉州窑艺术作品展”在广东东莞开幕。展览展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品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刘晓玉父女的吉州窑艺术作品200余件,既有木叶盏、釉下彩绘瓷、剪纸贴花瓷,也有各种窑变瓷,还有小捏塑、文创等,作品融入了吉州窑两代人的情结与责任,他们以双手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创造。

          吉州窑,始于晚唐,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其装饰方法众多,曾创造出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等别具匠心、独一无二的名贵产品。尤其是釉下彩绘瓷风格含蓄秀丽、清新明快,对后来青花瓷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据《景德镇陶瓷录》记载:景德镇自元朝以来所创的青花瓷,是从吉州窑彩绘中脱颖而出的。元末,吉州窑停烧,吉州窑陶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当中国较有名的窑口都已恢复生产,唯独吉州窑还在沉睡中,这激发了我研究吉州窑的灵感和兴趣。”回忆起与吉州窑的缘分,刘品三感慨万千。从1959年到景德镇陶瓷大学学习,进入陶瓷领域,到1971年调到江西省博物馆从事陶瓷、书画研究工作,被吉州窑传统内敛、温厚含蓄又变化莫测的风格吸引,再到1985年有了由公厕改装的工作室“茅斋”,刘品三开始致力于吉州窑的研究与复兴,经过多年刻苦研究,终于恢复了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剪纸贴花、木叶盏、虎皮釉、玳瑁瓷、捏塑等制瓷工艺。直到现在,年逾八旬的他,从采泥、制瓷、配釉、彩绘、上釉,直到烧成等各项工艺,仍要亲力亲为,“陶瓷是火的艺术,也是我的精神寄托,我仍然每天都在不断地创作新的作品,虽然很累,但我还是感到开心,为了让窑火不断,工匠精神永续,我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父亲一生只专注一件事,就是研究吉州窑、传承吉州窑、创新吉州窑,这成为他一生锲而不舍的追寻。 ”刘晓玉自小耳濡目染,十几岁便跟随父亲刘品三学习吉州窑技艺,后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古陶瓷,博士毕业后到景德镇陶瓷大学任教,作为吉州窑陶瓷第二代传承人,刘晓玉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尝试采用各种新的陶瓷原料、多种装饰方法,并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融入其中,使作品有了自己的个性,也更符合时代审美旨趣。

          与刘品三作品简洁、自然、不矫饰、不夸张的风格不同,在展出的刘晓玉的作品中,不仅有一片树叶的简单古朴,也有艺术性、装饰性效果更强的作品,还有融入了日本浮世绘元素的创新之作。“大件作品、装置作品,以及金属、大漆、玉石等与陶瓷嫁接的作品我都会去尝试。”刘晓玉的作品看上去很时尚,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品位,但她同时也表示,无论怎样创新,都不能抛弃吉州窑的传统基因。

          “吉州窑虽然是民窑,但是它的装饰方法是其他窑口所没有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体现。”刘晓玉近年来致力于吉州窑陶瓷在博物馆的展览,她希望通过此举扩大吉州窑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吉州窑。同时,“吉州窑传统技艺创新作品日本巡展”等项目也将她与父亲的作品介绍到国外,增进了中国古陶瓷文化与国际陶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希望在这一过程中推动吉州窑从民间走向学术、从田野走向国际。”刘晓玉说。

          展览开幕当天,还举办了21世纪吉州窑瓷行天下暨刘品三、刘晓玉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王小玲、陈永昊、刘立忠、叶国珍、孟穗东等业界专家围绕吉州窑陶瓷艺术的传承创新展开研讨。大家认为,创新是艺术家的生命,也是艺术家的动力,吉州窑陶瓷艺术的传承要不泥古,创新要不离谱。在市场方面,艺术家不但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更要引导消费者的品位。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96(s)   17 queries by cache
      update: